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室内运动器材行业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我国室内运动器材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时下,健身人群范围不断扩大,健身全民化趋势显著。未来健身器材具有体积庞大、运输成本高、购买频率较低和售后服务要求较高等特点,线下体验店和线上引流相结合的模式可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快速融合,最终完成从客流到现金流的转化。以下对2023年室内运动器材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2020年疫情促进了室内运动器材制造业的发展,2020年1-12月,全国体育用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1088家,较上月减少2家。从5个子行业看,室内运动器材制造和专项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营收快速增长,专项体育器材及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实现小幅增长;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从月度营收增速变化看,各子行业营收增速较上月均有加快或降幅收窄。2022-2027年中国室内运动器材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指出,其中,专项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营收434.95亿元(占32.45%),同比增长4.1%;健身器材制造营收395.19亿元(占29.48%),同比增长32.76%;其他体育用品制造营收278.08亿元(占20.75%),同比增长4.15%;球类制造营收141.34亿元(占10.55%),同比下降3.83%;运动防护用具制造营收90.76亿元(占6.77%),同比下降19.06%。
室内运动器材制造业生产环节中各工序的工艺技术水平均已较为成熟,行业参与者在技术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产品功能设计的合理性和可用性、生产工艺的精细化、成本效益最优化等方面以及与其他技术的深度融合等方面。现从两大特点来了解2023年室内运动器材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室内运动器材,尤其无氧器材在设计时需依托人体工学理论基础,充分考虑人体生物力学结构和各肌肉群特点,在发力角度、锻炼轨迹等方面需在理论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践以积累有效的经验数据,让产品既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如锻炼的目标肌肉准确),又能充分考虑安全性、美观性等,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功能的综合性,以“一机多用”的方式满足消费者的各类需求。
室内运动器材生产工序较为复杂,涉及机加工、焊接、喷涂、表面处理、烫压、刺绣、电泳、电镀、浸塑、装配和智能化等众多工艺环节的相互配合,任一环节出现瑕疵或脱节,均会影响产品品质、交货及时性。因此,企业需结合自身的生产能力、资质许可、技术储备等合理规划生产工序和计划,通过自产、外协、外购相结合的方式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例如,对于资质管控较严的电镀环节多采用外协方式完成,对于工序、工艺上略有差异且生产环节技术含量较低的室外全民健身器材主要采用贴牌方式采购,对于产品智能化所需的软件、硬件以及塑料制品等辅料多采用定制化方式外购,对于电机、螺丝等标准件主要通过直接采购的方式完成。
我国成全球最大室内运动器材生产基地,国产室内运动器材参数和功能差异较大。目前我国室内运动器材生产厂家虽然在生产制造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等优势,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因品牌效应、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的欠缺。
以上就是2023年室内运动器材行业技术特点分析的大致介绍了,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