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袜 内容详情
浙江“五水共治” 倒逼左溪袜业转型升级
 丝袜 2017-02-28 15:42:50

  袜类产品,是服装产品的一个重要配角、针织服饰的一个主要门类,向人们展示了她独有的魅力,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天台左溪袜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长期处于低端制造行列,且因行业对当地的污染较重,一度濒临消亡边缘。

  2017年2月21日,路桥区商户李明强来到天台县白鹤镇袜业城批发袜子,顺便来到十几年曾经常打交道的袜业村——左溪村走访老客户。李明强记忆中的左溪是条“黑臭河”。眼下正值枯水期,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清澈的溪流,干净的河床。

浙江“五水共治” 倒逼左溪袜业转型升级

  全长10公里的左溪,流经白鹤镇境内苍蒲坑、岭跟、左溪等10个行政村,沿溪而居的村民占了全镇人口的1/6。袜业发展富了一方百姓,却曾使左溪清流一度蒙垢。

  变化来自于该县近年来持续开展的“五水共治”行动。该镇以治水倒逼着沿岸“低、小、散”型的家庭小作坊转型,从而推动了整个袜业产业步入规范化轨道。目前,该镇袜业商户达1500多家,沿溪有4个村同时被评为“中国淘宝村”,全镇线上销售超10亿元。

  整改持续多年,治污终起成效

  记者调查发现,在发展之初,白鹤镇的袜业就有“低、小、散”的特点,以家庭加工生产为主,产业链短,家家户户做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染色、定型工艺。在“全民制袜”的浪潮中,大量的废弃丝织物被村民就近扔进左溪,加上染袜加工产生的废水,左溪变成了有名的“垃圾河”、“黑臭河”。

  左一村村民陈帮设住在左溪岸边,他目睹了左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的这一路变化。陈帮设回忆说,小时候经常到左溪玩水抓鱼,山上流下来的溪水很干净,可以喝。随着上游袜业的兴起,他家朝溪的窗户几乎成了摆设,“那时不敢开窗,很臭。十多年了,水的颜色是黑的,洗个手都会起疹子、发痒。”

  “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从2007年开始,左溪周边村主要村干部及部分村民代表开始直面左溪袜业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全其美”,各方形成了以整治促提升的共识。县环保局也为彻底改善左溪水环境质量,使出了“杀手锏”,决心为左溪出境水质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的目标而战。

  当年,该县共取缔重污染非法印染加工点18家,督促相关企业清理工业废弃物40多吨,建成一套日处理能力达160吨的废水处理设施。

  经过多年的持续整治,左溪流域生态出现了明显好转的迹象,但水质时好时坏,污染随时死灰复燃。尽管水质在好转,但群众的期望值也在提高,他们迫切希望左溪完全重现“儿时记忆”。

  治水与富民联动,倒逼袜业华丽转身

  “再也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了。”白鹤镇党委政府在开展左溪综合整治的同时,也在思考袜业的转型。为此,该镇专门邀请浙江工商大学连续做了三年的产业分析报告。

  根据产业调查,左溪沿线的农民约有七成收入来自于袜业加工生产。在镇里看来,群众是依靠袜子脱贫的,清理整顿只是第一步,必须治水和富民联动,使整个袜业迸发新的生命力。

  就在产业调查之际,轰轰烈烈开展的“五水共治”行动给了白鹤袜业产业转型升级最好的契机。

  2014年,该镇投入了100多万元专项整治左溪,首先关停溪边2家大型印染厂并搬迁。这对以袜业为支柱产业、经济并不发达的乡镇来说,一下子关停两家营业额千万级的印染厂,可谓壮士断腕。

  在解决“大头”后,再集中火力整治“低小散”。镇里先后出动挖掘机、铲车等机械设备60多台次,清理垃圾总量560方,封堵污水直排口22处,重点整治垃圾倾倒点86处,沿岸1200多家小型家庭作坊全部完成整治。

  被关停的印染厂,根据规划安排,搬迁至镇工业园区内,共斥资近6000万元,新建了厂房、升级设备。设备升级后,印染能力达到20吨/天,废水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天。

  产业转型提升,新溪自然成景

  多年积弊的家庭式作坊生产和经营模式,在经过彻底整治后,市场化体系开始建立,“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长期对立被化解,袜业走上了正轨。

  在集中力量整治之际,该镇在上三高速出口附近建起了袜业新村和袜业城,把原来分散的小作坊集中起来实行规范化管理。

  去年5月,白鹤国际针织袜业城矗立在了左溪畔,该项目总投资3.6亿元,规模超1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产品交易、品牌展示、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批发市场。

  有了项目支持,镇长徐威的底气更足了。他说:“镇里在抓好产业扶持的同时,坚持用大项目来推动转型升级,改善整个产业布局、市场建设,不断提升品牌优势。”

  镇里将针织袜业作为镇商贸产业发展的突破点,设立袜业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出台袜业产业扶持政策,成立天台针织袜业行业协会,全力打造“白鹤牌”袜业品牌。

  不到30岁的陈天瑜已做了六七年的电商,他说:“我和父母都做袜子生意,但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当地许多群众和这个小伙子一样,借助一根网线转变了经营理念。他说:“镇里搞了整村光纤入户项目,大家同时办着网店和实体店,网络营业额比线下更大。”

  白鹤袜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已经具备一定的知名度。如今左溪又恢复到青山绿水,一镇、一溪、一产业,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左溪的清水回来了,白鹤的袜子出去了。”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丝袜相关研究报告
丝袜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