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 内容详情
河流生态修复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 2017-12-04 17:24:18

  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的水体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强化水体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并能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库普遍受到污染,并仍在迅速发展,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直接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和农作物安全。以下对河流生态修复发展现状分析。

河流生态修复发展现状分析

  2017-2022年自然生态修复工程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大量的生活生产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河流严重污染,污染河流的治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河道冶理方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提高生物多样性重视河岸植被建设,构建河流生态走廊,治理与控制河道水土流失,在水域内,种植各种喜水、耐水植物,发展水生动物,提高水域生物净化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

  河道主要是指河水流经的路线,其中还包含了河床、河堤、护坡、水体等,相互联系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河道能够很好地实现防洪排涝以及抗旱的功能,同时河道又能够作为一个提供给人们休憩、玩耍的场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许多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未进行有效处理就排入了河流中,使得河道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当前许多河道已经不是原先的面貌,水资源受到的污染加重,使得河道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净化能力,整个水环境的质量也大幅度降低,河道治理已经迫在眉睫。当前河道治理的关键环节就是生态修复,要有效将水环境进行改善,实现生态修复。

  当前不断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逐渐凸显出许多负面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河道的环境承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细菌的繁殖,使得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河床的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大,大大消弱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再有就是,河道的河床硬化会影响到城市的地下水供给,对城市用水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要加强河道的治理工作,实现生态修复。

  城市河道的治理受到地形、周围建筑物等空间限制以及防洪泄洪、行船、休闲等功能需要的限制,因此有必要从河道特点和污染特征出发,构建水污染控制和水环境改善的综合技术体系,从而达到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最终目的。具体到河道水体修复方法来讲,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与生态修复法,其中生态修复技术由于具有安全、经济、实用、系统等诸多优点而成为河流污染治理的主要技术手段。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涉及湿地修复、水环境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建设内容的项目逐渐增多,生态景观建设从着重景观向注重生态功能恢复、生物物种多样性、自然资源保护与节能高效应用等方面发展。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生态相关研究报告
生态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