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染料生产厂家多达约500家的企业中,约300多家染料生产企业可以正常生产,其中的规模较大的前50家企业的产值和产量超过我国染料总产值和总产量的80%。而其他大部分企业管理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随着市场发展和政府各项法规政策逐步完善,此类企业的生存空间将不断缩小,直至退出染料行业。因此,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染料的产能规模稳中有降。2012年以来,染料行业在资本的推动下,开始了跨区域、跨行业整合,全面实现产业优化;行业巨头收购、控股,全面布局区域染料产业等,已经成为我国染料行业的发展趋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等。这无疑将加速我国染料行业优胜劣汰的进程。而小企业的退出,浙江龙盛、闰土股份等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据测算,在分散染料市场,浙江龙盛、闰土股份以及排名第三的杭州吉华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在活性染料市场,上述3家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超过50%。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使龙头企业的产品定价能力增强。今年以来,下游印染企业开工情况良好,同时中间贸易商库存水平较低,推动染料价格持续上涨。
下游需求好转,染料价格上升,其中分散染料增幅最大。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出口染料约33.1万吨,同比增长7.12%,出口量占总产量约40%,是全球最大的染料出口国。13年1-10月染料出口总量29.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7.25%,外需有所回暖。同时国内纺织印染行业经过2年调整也出现好转迹象。因此今年染料行业的需求情况好于2012年。需求好转、供应趋于集中,导致染料价格出现单边上涨。海关数据显示,1月染料出口均价为4392.96美元/吨,到10月已经上涨至4783.57美元/吨,涨幅达到8.89%。分散染料是使用量最大的染料品种,今年1-10 月出口均价从4483.64美元/吨上涨至5450.42美元/吨,涨幅达到21.56%。从国内厂家报价情况看,分散染料年初报价约16000元 /吨,11月底报价约28000-30000元/吨。由于出口价格高于国内价格,我们判断以分散染料为代表的各类染料仍有涨价空间。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发布的染料行业现状调查报告统计,2000-2012年,我国染料工业染料产量复合增长率超过了8.0%,发展较快;2012年我国染料产量达到83.3万吨,同比增长了 7.85%,占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从具体品种来看,在染料生产总量中,分散染料是占比最大的品种,2012年国内分散型染料产量约为36.65万吨,占比约44%,活性染料是第二大染料品种,12年产量约为26.66万吨,占比达到24.80%。
染料行业既是资源消耗大户,也是污染大户。我国规模生产的染料约1200多种,在染料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各种污染物,如果不进行处理将严重污染环境。有数据显示,我国染料行业产生的废水占国内废水总量的2%左右。因此环境保护部修订了《染料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各地方政府也加强了对染料企业废水处理的核查力度。“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发展战略无疑对今后我国染料行业的“节能减排”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只能关门走人。
2013年,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环保投入也将越来越大。因染料废水具有COD值高、色度高、特征污染物含量高以及含盐量高等特点,因此大多数染料废水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化等处理方法进行治理。据了解1个年产1.5万吨活性染料的公司,每年需要处理废水9万吨,需要废水处理设备投资约 720万,总投资接近1000万元,废水处理系统每年的运营成本约200万元,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投资废水处理设备将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也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甚至陷入了“不进行环保投入等死,进行环保投入找死”的两难困境。一些传统低端染料已经成名符其实的“鸡肋”。
“节能减排”的高压态势迫使企业开始注重染料,以及助剂的精细化、商品化研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开发低温型活性染料等,以强化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小企业的退出或受让,导致分散染料行业集中度进一步集中,龙头企业将受益于行业环保严厉管制;而作为第二大染料子行业,活性染料将面临行业整合,优势企业如果能顶住环保压力,会成长为新龙头企业,享受环保红利带来盈利增长。
染料主要应用在纺织品、皮革以及染色纸等产业,其中纺织品是最主要的需求端;因此,印染业是染料行业最直接的下游,印染布的产量变化将直接反映染料的需求状况,而印染业的景气度与服装行业的发展状相关性较大。虽然目前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我国服装业的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作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服装的消费量仍然会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而随环保趋严,供给端受到影响,未来染料价格仍有提升的可能。从2013年行业经营状况看,1~10月,染料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0.96%和31.85%左右,行业景气持续上行。展望2014年,染料供给方面, “政策约束+集中度提高+市场调控能力增强”将及其有效的保证行业发展。需求方面,下游印染企业总体需求相对稳定,企业数量较为分散,因而染料生产业能够获取较强的定价权;由于染料仅占下游印染成本的1.5%~2%左右,而印染企业在更换染料品牌时会增加其复配和操作难度,延长其生产周期,支出成本较大,因此,印染企业一旦确定了染料产品后,不会轻易更换;而印染企业可向下游转移成本,印染龙头公司经过几次提价后可以承受染料价格上扬,利润率仍保持较高水平,染料成本上扬后将加速过剩的印染行业洗牌,市场份额向印染龙头企业集中。2014年染料龙头企业仍具有持续提价能力,染料行业将延续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