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汽车制造业平均每年以24.5%的速度增长,这就急需培养大量的汽车专业人才。汽修行业的技术骨干高级技师中98%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我国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以下对汽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汽车维修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加强高技术维修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这被认为这是行业管理的短板,其中涉及政策障碍,因为信息不公开,更多的培养其实是在体系内部开展。
目前建立的制度包括强制类的从业制度,还有引导类的制度,与市场需求的结合都不够紧密,不够满足维修的需要,下一步将对这项工作进行改革,总的思路就是“去行政化”。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社会化力量,采用市场化方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改革。最终要建立一个以维修技术人员为核心的企业许可制度。
在国外的维修企业许可的核心是看有没有相应技术能力的从业人员,而国内更多是看设备,所以下一步要调整这一方向。当然,这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可能需要从顶层设计开始做起。这项工作更加需要社会化力量的投入、参加,我们对此持开放态度,主机厂要参与,希望各个方面共同参与进来,实现对这项工作的改进、提升。
2016 年,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量市场前五名分别为中国、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其中,排名首位的中国2016 年产量为2,811.88 万辆,远高于其他的汽车生产国家。
2016 年全球汽车销量为8,967.80 万辆,较上年同比增长4.66%,主要增长点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和继续稳健增长的美国市场。在销售总量上,中国继续领先美国,保持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称号。欧洲各国继续保持良性的增长趋势,如葡萄牙、西班牙、瑞士和荷兰等国家的增长率均保持在15%以上。日本受低迷经济环境影响,保持负增长。除此之外,其他新兴的汽车市场如印度及东南亚市场,增长率亦保持温和的增长态势。
从绝对的汽车保有量来看,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法国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多的五个国家。中国在2010 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截至2016 年末,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9,400.00 万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迫使我们制定一套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市场的行为道德,特别是要针对类似汽车维修这种强调技术和服务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近年来,汽车维修行业的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同时出台了一些汽车维修行业的规则,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的限制,有些规则并没有被企业真正的执行贯彻,所以这些规则仍需根据社会经济体制方面的需要,对其进一步的完善。此外,还应该对汽车维修的管理方面进行调整,充实内容,并且针对汽车维修行业建立相关的诚信机构,完善行业规则,以此慢慢实现依法治理的目标,走上法制化的道路,完善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并与发达国家接轨。
汽车维修行业的维修质量问题其实不单单是整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源,同时也是汽车维修行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目标。因此,在对汽车维修方面的管理实施过程当中,应该一直把提高维修质量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内容。建立一个更加健全、强大的汽车维修质量监督检查体系,严格管理监督是否符合维修的质量要求,并且应该正确指导一些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的企业以及社会资源,从而建立不同级别的汽车维修检查综合站点,加大对汽车维修企业的监管力度。与此同时还应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汽车维修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手段,促进我国的汽修企业管理模式早日和国际接轨。
汽车维修市场高科技化进程的加快使传统的汽车维修企业正在被现代化的汽车维修企业所替代。高科技的维修设备、高技术的人员、现代化的管理等正在接管往日落后、陈旧的汽车维修企业,并给企业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和生命,推动着汽车维修市场的进步发展。以上对汽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