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农用车辆市场规模约为2.8-4.2亿元。2015年我国农用车辆市场规模突破5亿元。2017年我国农用车辆市场规模突有望达到8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农用车辆市场规模高达10亿元。以下是农用车辆市场规模分析。
农业机械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生产、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发挥着重要的装备支撑作用。我国农机工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同时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主要总量指标已经位于世界前列,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
我国农用车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起步、高速、超高速三个发展阶段之后,自1996年起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行业发展已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二是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纵观整个农用车行业和市场,十几年来不论从产销规模还是产品质量,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经济运行质量,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农用运输车已成为机械工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它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提高与进步。
我国有3亿多农户,据保守估计全国农用车拥有量大约在2000万台以上,平均每15户农户拥有一辆农用车,而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中发生的劳动量50%是靠运输完成的。如果农村运输和城乡之间的农产品流通要实现机械化,初步测算应达到每5个农户一辆农用车的水平。因此,在未来10至15年,农用车社会保有量将有可能增加3倍,即农用车辆市场规模达到6000万辆,市场潜力巨大。
2004年我国共生产农用运输车209.1078万辆,销售208.8322万辆,产销率为99.87%。其中四轮农用运输车的产量为43.7337万辆,销量为43.3602万辆,产销率为99.15%;三轮农用运输车的产量为165.3741万辆,销量为165.472万辆,产销率达100.06%。目前,我国共有137家农用车生产企业和200多个型号的产品。2004年,尽管农用车产量大幅下降,相当一部分企业举步维艰。但强者恒强,一些优势企业依然发展较为稳健,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使得农用车市场的整体格局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这些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结束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对农民的生产下发资金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特别是“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使农村汽车保有量大大增加。随着国家对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大计,农村问题成了很多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因而农用车市场也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农用车辆市场“下半场”已经到来,国内农用车辆市场有望保持稳定增长,进而农作业行业发展。2014年我国农用车辆产量为140 万台,按农用车辆均价200-300元测算,国内农用车辆市场市场规模约为2.8-4.2亿元。未来农村居民对汽车会渐渐产生强烈的购买驱动力,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条件。农业补贴、农村社会保障、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国家扶持政策不断向农村倾斜,农民通过征地补偿,外出务工,或在本地做小生意,收入不断增长,具备了购买汽车的经济基础。
第二,道路交通。如上所述道路交通条件改善提供了保障条件。
第三,功能需求。生活和出行方式的转变,对汽车产生了更高的依赖。
综上所述,农村车辆市场的重要性正日益突显,国家已出台了农用车辆环保标准。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外观质量、外形是否具有个性和时代感,都将成为购车者选择的重要依据,农用车辆是汽车行业未来不容忽视的市场。以上是农用车辆市场规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