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是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功能的金融。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的”“金融”,在功能范式的认知框架下,是指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需求相对应、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功能的“金融”。那么农村金融发展前景是怎样的呢?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产物,其前身是立足于广大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在1979年国家恢复农业银行,拉开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在此阶段农村信用社归属农业银行管理,是农业银行的下属单位,与农业银行有行政隶属关系。
目前,市场上活跃的农村金融主体可以分为几类:新希望集团、大北农等大型传统三农产业服务商;阿里、京东、苏宁等互联网电商平台;翼龙贷、宜信、开鑫贷等P2P平台;农业农村领域的一些新兴互金平台,如农分期、沐金农、什马金融等。
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前景分析,自改制以来,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突飞猛进, 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资产规模、 税后利润都得到迅速攀升,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的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得益于经营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后,它们将面临的风险管理仍不容忽视。
目前,农商行已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重挑战。一方面,规模增速正呈现逐年放缓趋势,本地市场增长受限,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侵蚀。另一方面,农商行的盈利能力仍落后于其他类型商业银行,其收入结构、资产结构和经营效率仍待改善。同时,还应加强内部管理,注重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保障战略规划和业务转型的有效实施。
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前景分析,我国目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但各类创新及模式对农村金融发展的贡献有限,较为突出的是网贷P2P、移动支付等,整体的创新发展非常不充分。据网贷之家数据,截至2017年10月,全国1975家正在运营的P2P网贷平台中,专注于农村金融的平台不到50家,包括宜人贷、翼龙贷、小牛在线等。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领域,支持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了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十九大报告也持续关注三农问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农村金融的开展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当前实操过程中需要采用O2O的模式解决信任、征信和贷后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而目前大部分的业务模式都很雷同,需要采取线下铺设人员的方式进行获客、风控、贷后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上便是农村金融发展前景的所有分析了,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农村金融的报告请关注2018-2023年农村金融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