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村金融存在供需矛盾,金融抑制是长时期存在的状态,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金融不断触网,金融科技不断得到发展,拓展至农村金融领域,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那么,农村金融发展趋势会怎么样呢?下面就由笔者给您细细到来。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攻坚政策的实施,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实行了新的金融政策,据有效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农村用户的贷款金额都在同比上升。这说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稳定的业务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占据总人数的多数,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将会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稳健发展。因而,农村金融能够有着好的发展趋势,必将会引领我国实体经济走向更加广阔、充满希望的未来。
农村金融发展趋势
趋势一:跨区域发展
农村商业银行的跨区域发展不仅是其银行规模增长与业务扩张的必然结果,而且通过跨区域发展,农村商业银行有利于降低区域性风险和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之初,主要是为当地区域经济服务,因此其地域集中度、行业集中度较高。在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及行业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的时候,这势必会加大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通过跨区域发展,可以有效分散风险,并且能够有效支援其他地区“三农”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跨区域经营带动当地优秀企业投资欠发达地区,全面强化两地经济交流。跨区域发展也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的产品和业务创新,是农村商业银行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趋势二:优化渠道,提高客户粘度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区域性金融机构,需精耕本地市场,通过渠道优化,提高金融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的全方面金融服务,以提高客户的粘度。渠道建设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提供7×24小时无盲点的服务覆盖,线上、线下一站式的“金融商店”;产品方面,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推动整合的一体化产品设计锁定客户。通过渠道优化及产品设计,提高目标客户的粘度,提升中间业务收入。
趋势三:积极进行资本化运作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发展年限较短,其资本实力还相对较弱小,如果想要进行跨区域发展,单靠盈余公积和补充资本来发展必然限制其发展速度。因此积极进行资本化运作是加快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挂牌新三板进行融资是有效办法之一,随着2010年12月8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目前多家农村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谋求上市,部分农商银行IPO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农商银行IPO上市在即。
从长期看来,农村商业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商业银行要顺应发展的需要,必然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迅速做大做强,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另外一支重要力量。
趋势四:资金来源寻求机构化
随着网贷监管意见的下发及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网贷平台等面临较大的整改合规压力和成本。在农村金融业务开展中,服务涉农企业、规模化种植农场的平台较为主流,其提供的借款额度也较大。在这过程当中,涉农网贷平台定位开始发生变化,即专注线下资产的开发,并与金融机构等合作获得资金。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本身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缺乏动力,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开展业务,分工协作成为不二之选。这种背景与市场变化使得新兴金融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之间 的合作更加紧密和必要,未来这也将成为主流模式。
加快农村金融创新
当前,互联网金融基础设施已经渗透到农村基层,发展农村各类经济都需要“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形式予以支持和推动,以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动能的培育能够顺利进行。
当前,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机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等;第二类是非银行机构,主要包括P2P网贷平台、众筹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等;第三类是合作性质、协会性质、基金会性质的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针对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张叶霞分析称,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主要提供信贷服务,增加贷款投放;保险机构通过提供农业保险服务于农村金融;其他金融机构则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服务于农村金融。
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开展支农融资业务创新试点,既可提高保险资金使用效益,又可为涉农产业解决资金难题;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可促进大规模种养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向专业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以上就是笔者给您分析的农村金融发展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