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产业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拓展民用无人机的应用范围。以下对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分析。
201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销量为37.8万架,占比高达96%,增长势头迅猛,其中专业级无人机销量占33%,消费级无人机销量占67%。受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热度的推动,至201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市场规模将得到快速提升。2018-2023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表明,201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将同比保持50%的增长态势。到2020年,全球无人机年销量有望达到433万架,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 2016-2017年,伴随民用无人机产业链逐步完善,实现规模化生产,大量专业级无人机整机产品推向市场,中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市场规模将有大幅增长。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9亿元人民币。
随着全球民用无人机产业发展持续提速,应用普及范围不断扩张,无人机的续航能力瓶颈也愈发凸显。从具体的应用领域来看,民用无人机目前主要分为两个级别,一个是消费级,一个是工业街。现从三大趋势来分析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
第一,多层次开发民用无人机市场。首先,以中高端为重点,满足国家急需,树立航空工业主力军的高端品牌形象。此外,注重开发低成本民用无人机市场,注意发展低成本的传感器、控制、地面站等系统和设备,满足用户“买得起、用得起”的需求;还要购买少量现役无人机和相应的任务设备,利用装备公司的无形资产,投入适当财力,以提供产品、支持保障、租赁等多种形式,开展无人机的民用服务,满足用户的任务需求。
第二,尽快建立行业及政府主导的技术标准、适航认证管理和飞行管制法规、相关人员的培训标准与飞行资质认证体系。首先,要建立适航认证管理和飞行管制及规则,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飞行管制与管理流程的经济合理化;其次,要合理开放天空资源,建立航线信息管理机制,实现航线优化和航线管理。
第三,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无人机在中国的应用,是最可能形成与国外差距较小的航空产业,民用无人机的开发,应主要通过企业化行为实现,无论出售还是自用,减少操作人员数量都是必要的,做好合理的安全设计,进一步提高系统可靠性以及提高使用维护性和工艺性,是提高民用无人机经济性的努力方向。
首先是民用无人机领域增速将超过军用领域,随着对无人机应用价值认知程度的加深,无人机在遥感测绘、边海防、森林防火、管道巡线、警务执法等方面的应用已开始起步,并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据预测,全球民用无人机的市场需求将以年均近30%的速度快速递增。
其次,无人机未来的发展,将持续降低制造成本、学习成本,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进步,机体制造的成本费用将不断降低,售价也将更加亲民;同时无人机自主性能不断提高,用户学习成本下降,操作变得更加简单易用。
最后,无人机企业将改变单一的经营模式,营收来源更加多元,减少企业风险,扩大营收规模;目前无人机仍是一个高风险、高损耗的行业,使用寿命较短,对操作人员有着专业性要求,因此在后期客户维护中可以获得常规性收入。
民用无人机市场进入门槛低,因此,除原有的主要无人机研发单位之外,各军工集团、中科院、高等院校、民营企业也纷纷进入无人机领域。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指出,目前全国约有四百余家研制无人机的单位,产品超过3000种,绝大多数是小型机。微型和大中型及以上的无人机较少,这方面的技术难度高、需要的资源投入大。
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分析,政府应在民用无人机市场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产业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引导民用无人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民用无人机产业今后将以“政府引导,社会主营”为主要模式,形成以生产企业和通用航空企业为主体的多种经营方式,逐步建成国内无人机应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