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产业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民用无人机的应用上,遥感探测类的数字地球感知是最重要的研究项目,接着是在国土调查、气象探测和交通监管和安全(搜捕、营救、反恐除爆)等领域,然后是在工农林业生产领域,最后是在物流运输领域。以下对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分析。
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前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已涉及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水情监测、救灾等多个领域。中国在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十分活跃,并且市场增长率远超全球市场。2018-2023年中国无人机市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民用无人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积极发展无人机+传统产业、大力推动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对于'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和创新驱动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现从三阶段来分析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
第一阶段的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早期市场需求由军用垄断,惯性组建、控制系统技术不成熟,成本高。上世纪80年代初,西北工业大学D-4固定翼无人机为地图测绘和地质勘探作了尝试。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部分企业对无人机进行探索,市场开始向民用“渗透”,出现了低端民用小型无人机。1998年,南航在珠海航展中展出的“翔鸟”无人直升机,其用途就包含有森林火警探测和渔场巡逻。
第三阶段就是当前的情况,即军用需求饱满的同时,民用领域遍地开花,只是尚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预计未来部分军工企业将涉足民用领域,凭借技术优势占据部分市场,民营企业也将通过技术、市场、资质竞争优胜劣汰,发展出几家骨干企业。
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建议,我国对民用无人机的管理,如市场准入、适航认证、飞行资质以及飞行器的技术参数、专利保护等,亟待从国家层面和行业标准进行立法规范,理性分析无人机应用客观限制因素及其对策、探索突破方向,引导无人机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