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顾名思义是无人驾驶的飞机。随着无人机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和进入门槛降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爆发,而民用无人机市场处于爆发前夜。业界专家表示,虽然国内的无人机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下面进行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无人机产业链配套逐渐成熟、硬件成本曲线不断下降和市场价格的降低,无人机市场关注度持续攀升,消费级无人机的客户群体从小众拓展至大众,客户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无人机产业点燃了创业企业及互联网巨头的热情,红杉资本、红点资本等全球顶级风投机构进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高通、通用、英特尔、谷歌、腾讯、小米等企业巨头纷纷加入,甚至宗申动力、山东矿机等传统制造企业也蜂拥而至,还有很多尚未出名的小团队也在开发消费级无人机,大量低成本同质化无人机的不断进入让市场竞争更加焦灼,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热的状态。
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估计,包括研发、生产、运营在内,我国目前有300家至400家民用无人机企业,从业人员超过万人。然而,目前大部分企业主要还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无人机技术研发上投入还不足。此外,国家对民用无人机还没有形成权威的技术质量标准,这无形中拉低了国内民用无人机竞争门槛和性能保障。而对于一些无人机的使用者来说,由于起飞审批不明确,无人机被迫陷入“黑飞”的尴尬境界。
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推进无人机产业化快速发展。我国民用无人机产业起步晚,进步快。近年来,随着工业产业链配套的成熟,以及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成熟,我国从单纯的生产加工制造转向自主研发,在民用无人机制造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以产品在国际市场创造了新奇迹,中国无人机厂商实现了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民用无人机作为通用航空行业异军突起的“中国制造”代表性产业,随着行业应用的加速推广、消费领域的需求爆发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人机系统未来将是航空业最蓬勃发展的部分。从国家政策来看,民用无人发展前景良好。
根据各行各业的具体需求与工作标准实施无人机作业,能够降低人力物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还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省时间,可替代各行业传统作业方式。目前,在农业、电力、通信、气象、农林、海洋、勘探、影视、执法、救援、快递等专业领域的应用,无人机都显示了极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的相互融合,民用无人机产业链已从“垂直进步”走向“水平进步”,通过开拓不同的应用场景综合性地带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大幅提升我国航空工业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从传统行业需求来看,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光明。
2017年5月16日,民航局宣布,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民用无人机登记注册系统的开发,并将于18日上线运行,6月1日正式对质量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登记注册。同时正在建立无人机登记数据共享和查询制度实现与无人机运行云平台的实时交联。从政策和传统行业分析来看,民用无人机发展前景还是很不错的,不过由于目前无人机仍不具备感应和躲避物体的能力,对其发展形成了必然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