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是旅游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旅游景区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界定范围包含各类景区的定义。本文所研究的旅游景区,是指依托各类自然和人文吸引物的自然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旅游地域,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由历史和自然因素形成,包含度假区、保护区、风景区、森林景区。这些旅游景区具有资源不可再生性、经营垄断性的共同特性。旅游景区从等级划分来看,主要包括5A、4A、3A、2A和A级景区。其中高星景区(5A、4A)分别由国家旅游总局和省旅游局进行审批负责。以下对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分析。
2017-2022年中国旅游景区开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截至2016年,我国的景区数量已经达到了26000多家,其中A级景区达到了7000多家,其中高星景区达到了1500多家,其中包括5A级景区213家。看似庞大的景区数量,实质上是几多欢喜几多愁。
目前中国的景区类型粗略的归类为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造主题类景观为主的三种类型。
1、自然景观:是指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这类资源的客源比较广泛,深受大众游客的青睐。比如黄山、九寨沟等。
2、人文景观:是指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伟大建筑、民族风俗等等,是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客源群体主要以中老年市场以及专家学者为主。如少林寺、莫高窟等。
3、人造主题类景观: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的一种形态。主要以主题乐园为主,在中国目前比较出名的以华侨城集团、长隆集团、宋城集团等打造的主题乐园,备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通过景区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华东旅游景区资源最为丰富,光5A级景区就占到全国的33.2%,为全国七大区域之首(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华中、西南、西北)。按照目前国内众多的景区来看,自然类、人文类优质资源主要以政府控股为主,都是一些比较成熟的景区,分布在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经营业绩良好,如:黄山、玉龙雪山、莫高窟、九寨沟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景区。其他低星级景区到三流景区目前业受多方条件的限制,经营业绩欠佳。在这种情况下催生了众多的景区管理公司,目前中国以北京巅峰智业、上海景域等为引领的专业公司,为景区解决了很大的问题。随着景区数量的增加,景区托管公司也在猛增,新兴的代表有北京蜗牛等一大批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地基本吸引力,作为旅游产业核心要素的地位越来越显著。目前,旅游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问题。未来,旅游景区将更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融为一体,旅游景区将成为投资热点领域,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的主要方向,国家公园或将成为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