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 内容详情
2025年铝合金行业竞争分析:铝合金行业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竞争愈发激烈
 铝合金 2025-10-31 11:58:53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铝合金行业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竞争愈发激烈,车用铝合金作为高经济价值产品,其产业发展备受关注。从专利数据来看,车用铝合金产业的技术布局、地域分布及申请趋势等,都深刻影响着行业竞争格局,同时也为相关地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以下是2025年铝合金行业竞争分析。

2025年铝合金行业竞争分析:铝合金行业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竞争愈发激烈

  当前,在部分地区铝合金产业产量较高但经济价值偏低,急需向高经济价值的铝合金产品转型升级的背景下,车用铝合金产业成为重要发展方向。汽车用铝是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的铝产品,为应对全球性节能减排,铝合金应用是重要发展方向,而我国生产的车身用铝板仅占世界车身用铝板产量的 6%。通过对铝合金产业链专利信息的检索与分析,从专利申请趋势、地域分布、主要持有人、演变趋势及热点趋向等方面,能充分了解产业链竞争情况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及研发人员开发铝合金产业核心技术提供可参考的基础信息。

  一、铝合金产业专利数据来源与检索方法解析

  专利数据来源于专业专利检索系统,采用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词与国际专利分类号相结合的检索策略,对检索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筛选及分类分析。以铝合金产业相关专利为基础信息,通过对国际专利分类号、专利申请趋势、国家地区分布、主要专利申请人、演变趋势与热点趋向进行统计,确定与主题相关的专利,再通过人工筛选出符合检索需求的专利,采用同族合并等方法进行数据清洗和标引,获得最终结果,并以此开展进一步分析。经过人工筛选降噪,检索到车用铝合金产业相关专利 90805 件,其中国内专利为 48280 件,国外专利为 42525 件,检索日期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二、铝合金产业专利数据分析:揭示技术与申请关键特征

  (一)车用铝合金产业专利技术分布:明确核心技术与产业链热点

  通过对检索的专利数据进行国际专利分类号统计分析,可明晰车用铝合金产业的关键技术分布情况。涉及 C22C 小类(合金)的专利数量最多,为 28253 件,在 C22C 小类中,有 26254 件专利涉及 C22C21 大组(铝基合金),从国际专利分类号小组中能看出铝基合金专利申请中以含硅铝合金为主,即涉及 C22C21/02(硅为次主要成分的)、C22C21/08(含硅的)小组的专利相对较多,分别为 8169 件和 3423 件;其次为 C22F 小类(改变有色金属或有色合金的物理结构),为 13360 件,其中涉及数量最多的大组和小组分别为 C22F1(用热处理法或用热加工或冷加工法改变有色金属或合金的物理结构)和 C22F1/04(铝或铝基合金);最后为 H01M 小类(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的方法或装置,例如电池组),为 8824 件,在该小类中,有 5131 件涉及 H01M10 大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有 1425 件涉及 H01M10/613 小组(冷却或保持低温)。从对检索的专利数据的国际专利分类号分析可以看出,车用铝合金产业热点技术主要集中在 “铝合金的制备及加工” 领域。

  对检索的专利按照车用铝合金产业上游、中游、下游的技术进行分类,能明确了解产业链中的研发热点及技术空白点。其中,中游的铝合金加工技术的专利最多,为 48528 件,占比为 49%;其次为下游的车用铝合金产品及技术,专利申请量为 37050 件,占比为 37%;最后为上游的电解铝技术,专利申请量为 13825 件,占比为 14%。上述产业链各环节的专利分布表明,国内外已在铝合金加工和车用铝合金产品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并获得大量的科技成果;在电解铝技术方面,该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技术发展相对成熟且经济价值较低,目前仅针对电解设备或生产适应性调整等外围技术进行改进或创新,因此该技术的专利申请量较少。此外,在高经济价值产业链的下游环节中,以电池、车轮、发动机、车身及车架等车用产品为主,车门、悬架、保险杠等产品的挖掘潜力较大,具体数据为悬架 2251 件,占比 6%;保险杠 1195 件,占比 3%;车门 2324 件,占比 6%;车架 4396 件,占比 11%;电池 9741 件,占比 26%;车轮 7826 件,占比 21%;车身 4713 件,占比 12%;发动机 5572 件,占比 15%。

  (二)车用铝合金产业专利申请趋势:展现国内外发展差异

  从车用铝合金产业国内外专利申请趋势来看,我国的相关专利申请趋势为逐年递增,国外的相关专利申请趋势为小幅度波动。一方面表明我国已经逐渐成为车用铝合金产业最重要的目标市场,另一方面表明我国的研发投入和研发实力逐步变强。2010 年以前,除我国的铝业龙头企业和高校外,主要的专利申请人为国外的知名铝产业公司,这些公司陆续扩张海外市场,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相关专利布局;2010-2014 年,我国车用铝合金产业专利申请量正式完成 “弯道超车”,主要原因在于国外企业持续加大在我国市场的布局力度,加之我国部分铝加工企业及部分车用零部件制造企业进入市场竞争,一些高校也加大车用铝合金技术的研发投入,使我国形成有效的专利布局;2015-2018 年,车用铝合金产业进入专利申请的爆发期,年增长量为千件左右,也表明车用铝合金技术进入发展成熟期;2019 年,专利增长停滞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2021 年和 2022 年的专利申请量有所回落的原因在于专利的滞后性,部分专利尚未公开。具体专利数量数据如下(单位:件):2003 年国内 320、国外无具体数据;2004 年国内无具体数据、国外 1805;2005 年国内无具体数据、国外 1726;2006 年国内无具体数据、国外 1760;2007 年国内无具体数据、国外 1603;2008 年国内无具体数据、国外 1586;2009 年国内无具体数据、国外 1447;2010 年国内无具体数据、国外 1359;2011 年国内 1884、国外 1620;2012 年国内 1833、国外 1620;2013 年国内 1982、国外 1620;2014 年国内 2336、国外 2082;2015 年国内 3126、国外 2086;2016 年国内 3821、国外 2082;2017 年国内 4901、国外 1985;2018 年国内 5191、国外无具体数据;2019 年国内 5306、国外无具体数据;2020 年国内 5406、国外无具体数据;2021 年国内 6306、国外无具体数据;2022 年国内无具体数据、国外无具体数据(注:部分年份国外数据未明确分段列出,以原文趋势及已有数据为准)。

  (三)车用铝合金产业专利地域分布及主要持有人:明确竞争格局

  《2025-2030年中国铝合金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从车用铝合金产业专利地域分布及主要持有人情况来看,能清晰了解当前车用铝合金产业的热点区域和主要的竞争对手。其中,中国的申请量最多,为 48280 件,说明国内外相关企业非常重视中国市场,产业链上游的专利主要持有人为国内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游的专利主要持有人为国内部分铝加工企业,下游的专利主要持有人为生产汽车轮毂的国内某股份有限公司,我国相关企业的专利申请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高经济价值的产业链下游的专利申请人较少。此外,日本某制钢所的专利技术涉及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日本的相关专利持有人以当地的金属加工企业和车企为主,表明日本在产业链中游的铝合金制备技术及下游的车用铝合金产品技术领域的竞争力较大;美国的相关专利持有人以当地铝加工企业和车企为主,表明美国的竞争热点为产业链的中游和下游;德国则以车企为主,表明德国的竞争热点在产业链的下游。具体国家专利数量及申请人专利数量如下:中国 48280 件,相关申请人专利数量分别为 351 件、329 件、266 件、194 件、190 件、186 件、181 件、173 件等;日本 13145 件,相关申请人专利数量分别为 961 件、459 件、333 件、308 件、300 件等;美国 6617 件,相关申请人专利数量分别为 191 件、172 件、121 件、113 件、93 件、78 件等;德国 3585 件,相关申请人专利数量分别为 150 件、84 件、56 件、53 件、52 件等。

  (四)车用铝合金产业的演变趋势及热点趋向:指明研发方向

  通过对车用铝合金产业的演变趋势及热点趋向的分析,能为车用铝合金产业的研发方向及研发策略制定提供参考。车用铝合金产业链关键技术的专利申请均处于增长状态,其中 “铝合金加工技术”“车用铝合金产品” 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表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上述技术领域,相关技术也日趋成熟;“电解铝技术” 的增长幅度和专利申请量相对较小,该项技术的起源较早,经济回报率较低,电解技术发展相对成熟,目前以电解设备等外围技术改进为主,导致申请量和增长幅度较小;在高经济价值的 “车用铝合金产品” 领域,虽然有一定数量的专利申请,但是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铝合金产品应用仍有一定差异,例如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相关的铝合金产品方面。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传统汽车的铝合金产品拓展到新能源汽车中仍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具体各产业链技术不同年份专利数量如下(单位:件):上游电解铝技术,2003-2007 年 1071 件、2008-2012 年 1511 件、2013-2017 年 2146 件、2018-2022 年 3230 件;中游铝合金加工技术,2003-2007 年 3560 件、2008-2012 年 5485 件、2013-2017 年 13262 件、2018-2022 年 17429 件;下游车用铝合金产品及技术,2003-2007 年 2702 件、2008-2012 年 4754 件、2013-2017 年 10646 件、2018-2022 年 13545 件。

  (五)中国车用铝合金产业专利的法律状态分析:了解专利保护情况

  从中国车用铝合金产业专利类型及法律状态分布来看,我国公开的 48280 件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有 26436 件,实用新型专利有 21844 件,其中发明专利的有效数量为 8516 件、处于审查中的数量为 5697 件、失效的数量为 12223 件,实用新型专利的有效数量为 14595 件,失效的数量为 7249 件。从我国专利的申请类型和法律状态可以看出,目前在我国的车用铝合金产业市场中已有一些企业形成具有一定保护能力的专利壁垒。

  从我国车用铝合金产业有效专利的主要专利权人统计情况来看,在我国车用铝合金产业的专利壁垒中,以我国的铝加工企业、汽车相关企业及少量日本的铝加工企业为主要持有人,表明我国的车用铝合金产业的市场主动权已掌握在手中且已向高经济价值的产业链下游拓展。我国的专利权申请人以企业为主,以企业为申请人的有效专利占比为 87%,以大专院校为申请人的有效专利占比为 9.1%,以个人为申请人的有效专利占比为 3.5%,以科研单位为申请人的有效专利占比均为 1.9%。在企业的专利申请中,主要有多家国内企业;在大专院校的专利申请中,以多所国内高校为主;在科研单位的专利申请中,某材料与加工研究所的有效专利超过 50 件。

  由上述专利权人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部分国内企业主要涉及铝合金制备及加工技术领域,部分国内企业主要涉及车用电池、轮毂等车用铝合金产品,因此我国的专利壁垒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游和下游的部分产品中。在高经济价值的产业链中,仅在电池、轮毂等相关铝合金产品形成有效的专利布局,表明部分企业已向新能源汽车铝合金产品领域转型,但有效专利仅在电池技术领域,产业链下游尚未形成有效专利布局,因此,产业链下游技术中新能源汽车用铝合金产品的挖掘和布局空间较大。

  三、铝合金产业发展总结与建议:把握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车用铝合金产业相关技术的发展相对较晚,但目前国内专利已形成具有一定保护能力的专利布局结构,我国的车用铝合金产业已向高经济价值的中游和下游环节转型升级,主动权掌握在我国的企业、院校及部分日本企业等申请人手中。虽然我国的车用铝合金产业专利数量已远超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欠缺海外专利的申请及布局,导致国内相关企业的海外市场竞争能力差。建议国内企业针对核心技术开展海外专利布局,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在研发方向方面,车用铝合金产业链下游领域正向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向,仍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已有部分中游企业进入下游技术领域,研发出高性能的车用铝合金产品,并形成小范围的专利组合,建议相关地区企业通过 “产、学、研” 合作等方式,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研发策略。建议相关地区企业研发前开展知识产权初步调查,避免重复开发的同时识别国内外专利壁垒,降低企业产品的侵权风险。

  整体而言,2025 年铝合金行业竞争中,车用铝合金产业是重要的增长点。从专利数据来看,我国在车用铝合金产业专利数量上占据优势,技术向中游和下游高经济价值环节转型,但在海外专利布局和下游部分领域仍有提升空间。相关企业需结合专利竞争态势,明确研发方向,加强合作与知识产权布局,以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推动铝合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铝合金相关研究报告
铝合金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