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石油加工行业利润总额达到 1842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184%,2017 年 1-8 月利润总额达到 1434 亿元,同比增长 34%。炼油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景气周期。下面进行炼油产品市场分析。
炼油产品行业分析表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炼油能力为7.5亿吨/年,较2015年净增炼油能力24万吨/年,基本持平。其中,新增炼油能力2110万吨/年,淘汰炼油能力2086万吨/年。在7.5亿吨的总体炼油能力中,千万吨级炼厂数量达到了25座,合计炼油能力3.2亿吨,占国内炼油能力的42.7%。
2017 年 1-8 月,我国汽油产量 8685 万吨,表观消费量 8012 万吨,国内超额供应达到 673万吨,占产量比重 8%。我国柴油过剩则是从 2009 年左右开始,过剩比例一路上升,2017 年 1-8 月我国柴油产量 11923 万吨,表观消费量 10898万吨,国内超额供应达到 1025 万吨,占产量比重 9%。
通过对炼油产品市场分析,2016 年我国炼厂平均开工率为 76.7%,同比上涨 1.3%,全年加工原油 5.41 亿吨,成品油产出 3.48 亿吨,同比增长 3.1%;而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成品油消费萎靡,2016 年消费 3.15 亿吨,不及 2015 年水平(3.16 亿吨),成品油净出口高达 3236 万吨,同比增长 52%。
国内成品油将与美国及中东炼厂争夺 亚太 市场。亚洲地区成品油产量主要以内耗为主,出口欧美以及中东的份额较小。2016 年,亚太地区对外出口油品总量为 0.76 亿吨,仅占世界成品油总贸易量的 6.9%。而亚太地区进口油品总量为 2.31 亿吨,远超欧洲的 2.01 亿吨与中南美的 0.91 亿吨。
亚太地区油品进口的主要来源是中东 1.18 亿吨,其次是北美 0.37 亿吨,欧洲 0.33 亿吨以及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国家的 0.26 亿吨。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未来亚洲除中国以外地区的成品油需求增长将继续超过产能增长,成品油产能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因此未来中国炼厂过剩产能的其中一条出路就在于出口亚太其他地区,并与美国以及中东的炼厂争抢市场份额。
通过对炼油产品市场分析,截至2017年底,中国炼油能力已达7.72亿吨/年(年内新增炼油能力4000万吨/年,淘汰落后能力2240万吨/年),占全球炼油能力的15.76%,居世界第二位。其中,中国地方炼厂(不含央企收购或控股的地炼企业)的炼油总产能为1.62亿吨/年,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20.98%。
从地炼企业集中区域来看,山东省地炼行业产能最集中的区域,全省地炼产能占全国地炼行业总产能的64%。辽宁、陕西、广东、江苏和河北等地产能约为9%、8%、4%、5%和5%。目前我国共有地炼企业约80多家,其中山东地区有地炼企业约40家。
2017年中国原油炼油能力7.72亿吨,但原油加工量只有5.68亿吨,各类炼厂开工率平均值仅为73.58%,而地炼企业开工率低于60.00%。以山东地炼(常减压装置)为例,2013年以来,虽然山东地区炼油厂开工率呈上升趋势,但开工率受油源、环保及燃油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仍然维持较低水平。以上便是炼油产品市场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