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环境保护基础建设严重滞后,使得城市垃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目前,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城市垃圾,而且仍以年平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
据预测,截止2014年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到17899万吨,清运量17677万吨,处理量16681万吨,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加2.91%,2.54%,3.45%。下文是对2015年我国垃圾处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等都成为垃圾围城的主力军,与此同时又为环保产业,尤其是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城市垃圾治理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不过市场的挖掘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今年环保行业产值将达到GDP的7%—8%,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专家认为,严峻的环境现状,为我国环保产业,尤其是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按国家要求,要在2015年实现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达到50%目标,到2030年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目标。这需要各方的全力推动。特别是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小城镇和乡村延伸,尤其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使解决垃圾问题得以依法有序推进,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健康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现行的法律法规内容上一般性表述多,而可操作性不强,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规定多,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规定偏少;对生活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处置及管理涉及较多,而对垃圾分类涉及较少。因此,推动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健康发展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职能和义务;二是完善机制,持续推进城乡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三是出台经济政策,促进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健康发展。
建筑垃圾处理产业
近几年,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约为15.5亿-24亿吨之间,占据城市垃圾约40%的比例。仅2014年,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就已超过15亿吨。至2020年左右,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可能达到峰值。更多垃圾处理器行业现状分析信息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国垃圾处理器行业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中国建筑垃圾资源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度)》指出,由于未来数年,我国加速推进城镇化,建筑垃圾排放量会越来越大,保守预计在今后1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产生15亿吨以上的建筑垃圾。因此,未来十几年将是我国建筑垃圾大量产生的时期。
由于建筑垃圾经分选、破碎、筛分加工后,大多可以作为再生骨料资源重新利用,因此,这对解决建筑材料生产资源短缺及巨大的能源消耗具有显著意义。2015年建筑垃圾处理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大势所趋。
垃圾处理核心领域
近期,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报告。该报告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所所长宋国君透露,目前即使是成熟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相对较高的北京,该行业对民资的开放也并不完善,民资企业只能部分进入焚烧、填埋等利润并不高的环节,真正核心的回收领域几乎很难涉足。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国530个新建垃圾处理项目中,国有资本参与投资占比远大于非国有资本。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垃圾处理行业中,大部分民企为中小企业,资金力量不足,对有毒有害的生活垃圾的处理方面缺乏高端专业技术。
“实际上,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核心的回收环节,政府、国企与民资相比,成本可能相差3-4倍。”因此,宋国君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规划,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哪些环节尤其是目前运营效率较低的环节可以招投标,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放给民企等所有企业公平竞争。
目前,我们国家环保产业处于加快发展时期。城市垃圾治理市场巨大,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专家认为,严峻的垃圾围城现状,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要把市场潜力真正挖掘出来,仍旧需要很多的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