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抗过敏药主要是针对过敏体质的人群,近些年我国的过敏人群持续在增加,受到饮食方面生活、工作压力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随着过敏人群的增加拉动了抗过敏药市场规模的发展。以下是2022年抗过敏药市场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我国过敏性疾病患者人群不断增多,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此背景下,我国抗过敏药市场空间广阔。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有20%~30%的人被过敏症状困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表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
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PDB数据库将抗过敏药物归为一个治疗大类,称为“抗变态反应药物”,同时过敏性哮喘药物归在呼吸系统用药的“平喘药”治疗小类内。抗过敏要市场分析数据显示,2021年样本医院抗变态反应药物销售额为13.03亿元,全国公立医院购药金额约37.14亿元。2017-2021五年间,前三年销售额呈节节攀升态势,2019年样本医院销售额14.07亿元,为五年间的最高值。由于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有较大降幅。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2021年销售额有所恢复。
根据抗过敏药市场分析显示,在2020年全球抗过敏药收入是一万零八百三十万美元,根据业内分析师预测在2026年市场收入会有一万二千五百三十万美元,在2021年至2026年期间,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是百分之三点七。
目前我国临床常用的抗过敏药物有抗组胺药、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皮质类固醇、钙剂等,其中抗组胺药应用最广,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等过敏症状。抗过敏药市场分析数据显示,组胺受体阻断药销售规模从2014年31.33亿元增长至2019年49.39亿元,2020年我国抗组胺药市场规模将达53.17亿元。
我国过敏潜在患者数量庞大,目前市场仍处于培育期,抗过敏药物行业发展缓慢,且市场发展规模较小,仅由三四家企业占据,市场集中度较高。对于投资者而言,抗过敏敏药物研究对于技术、人才、资金要求较高,行业进入难度较大,但行业发展态势良好。
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饮食及生活习惯转变、工作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居民中亚健康体质人群不断增多,抵抗力变差,叠加遗传因素,使得我国过敏体质人群不断增多,拉动我国市场对抗过敏药物需求不断增长。
综上看来我国的过敏潜在群体庞大,给抗过敏药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市场空间,也拉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