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3年经济增长市场预计为5.8%左右,政策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国内经济2022年预计会出现前低后高的状态。以下对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世界银行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从4.1%下调至3.2%,世界银行将2022年全球GDP增长预期从4.1%下调至3.2%。
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进程和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和文明化的过程。现从两大模式来分析经济发展模式。
在工业文明初期,人类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即通过高消耗、高排放来促进经济发展,导致能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蔓延全球,然后采取末端治理模式,单方面采取强制措施来治理能源问题。治标不治本,能源问题越来越严重。循环经济是以生态规律为基础,结合环境容量、总资源和循环利用规律,科学合理地协调经济运行中生产、消费和废物排放全过程中人、资源、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在物质循环和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是一个闭环结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或回收-资源。比如,在理想状态下,碳(C)遵循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能源开发利用—产生二氧化碳(CO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碳的循环,这个循环就是碳循环当某一环节失衡时,动态平衡的状态就会被打破,以此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就违背了循环经济的要求。循环经济要求低能耗、高产出、低废弃物排放、低污染。最后,经济活动要受到能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的约束,实现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赢。
低碳经济最早出现在2003年的政府文件,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并逐渐被全世界所接受。低碳经济是依靠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政策措施,缓解气候和环境恶化,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经济形式和运行模式。绿色经济增长不仅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目标。根据亚洲联合国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的定义,绿色增长是在环境可持续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低碳和社会包容性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和消费、绿色商业和市场、可持续基础设施、绿色税收和预算改革以及生态效率指标。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达成共识,寻求绿色经济增长,实现从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
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方式转变,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机遇。低碳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机会,使社会实现经济复苏和环境改善同步进行。
经济市场增长方式以经济行业的总量增长为指导,目前,我国经济行业发展呈大起大落格局,模式与市场经济存在内在的冲突性。2022年中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是高投入型,以经济规模的扩张带动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