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道路修建、地铁修建、动车站修改都属于基建的一部分。我国是基建大国,每年在这个领域上花费的金额是巨大的。以下是基建行业分析。
全球经济贸摩擦加剧,叠加海外疫情导致各国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下,外需不足,内需承压,经济发展动力需要寻求新的出口。投资作为与出口和消费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将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基建,将成为“稳投资”战略的重中之重。基建行业分析指出,消费和出口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效果短时间内难以显现,投资能够有效提振市场预期,刺激经济增长。
2021年,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重点领域投资规模约达1万亿元,其中大数据中心、5G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投资规模分别约为52%、27%、11%、10%。
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从信息基础设施看,取得跨越式发展和进步,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网络用户超过12亿。
河北、山东、广东的新型基础设施数量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43.5%、35.0%及34.1%。2021年中国各省市颁布了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积极推动新基建建设。
水力、核力、风力、太阳能发电各项投资总和占整体基建投资比重仅6%,即便新能源投资明显抬升,由于其占比较小,对整体基建的拉升作用也不大。
2022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就快。目前,除天津外,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相继召开地方两会,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新基建“施工图”,有的地方提出“适度超前布局”,有的则明确“加快”。其中,13个省份提出2022年5G基站建设计划,建设数量合计达42.5万个。
专家表示,基建投资提速正在成为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加快新基建建设有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基建投资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
以5G为核心的高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变革,支撑着中国数字经济的全新发展方向,推动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智能化、互联网+的全新业态,对生产供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型基建连接着供需的两端,发展新基建能够补短板,调结构,向前向后发挥联动作用,通过产业链条有效提高上下游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集约化、科技化水平,最终实现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融合。
以上就是基建行业分析的大致介绍了,如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