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进入门槛低,且下游混凝土行业本身市场格局较为分散,我国减水剂行业同样呈现较为分散格局,2018年行业2000家左右企业,化学合成约500家。下面进行减水剂行业概况分析。
减水剂行业分析表示,减水剂是外加剂的主要品种,主要作用是延缓水泥凝结时间,原理是掺加混凝土外加剂的水泥颗粒表面吸附着一层减水剂,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水泥对水的吸收速度;
同时混凝土外加剂加速水泥水化初期速度,水化产物增多带来水化膜较厚,一定程度上阻碍水分子进一步渗入水泥颗粒内部进行水化,从而延缓了水泥凝结硬化时间,从而减少单位用水量。
混凝土生产主要有预拌和现场搅拌两种形式,其中预拌形式主要通过专业搅拌站进行生产,相较于现场搅拌,预拌对于减水剂的使用更加专业规范,单方掺量也更加充足。
尽管近年来我国混凝土预拌率逐渐提升至48%左右,但与发达国家普遍70%以上的水平仍有差距。随着环保监管趋严,我国混凝土预拌率将逐渐提升,从而提振减水剂需求。
数据显示:原材料成本占聚羧酸减水剂生产总成本的90%以上,其中环氧乙烷成本占原材料成本的70%以上,是最主要的成本变量。9月环氧乙烷市场价已回落至7600元/吨左右的低位。
尽管由于国际政治形势不确定性2020年油价可能上行,然而目前行业产能过剩幅度较为严重,2018年产能476万吨,产量281万吨,产能利用率仅59%,且未来三年规划新建产能200万吨,或进一步加剧过剩幅度,环氧乙烷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涨。
目前我国从事混凝土外加剂业务的企业较多,进入资金壁垒并不算高。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具备合成能力、仅通过外购粉剂复配后出售的小企业,或虽具备一定合成能力,但在研发服务方面能力相对较弱。
由于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运输费用经济性限制,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使得各地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同样可以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国家对于行业环保约束力度趋严,不定期进行大范围的环保督查。减水剂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废水、废气和部分固废等,部分小企业存在环评手续不合格、生产过程环保排放不达标等现象,甚至前期项目立项阶段手续不达标的企业,都可能在环保大洗牌中出清市场。而大企业一般多是前期环保投入方面更加到位,生产排放也符合要求,在行业环保大洗牌中有望脱颖而出。以上便是减水剂行业概况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