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是水泥的纵向延伸,能够满足现代工程的不同需求。2018年我国生产混凝土1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9%,市场渗透率约44%,预计今年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散装水泥量达8.94亿吨,以下是混凝土行业现状分析。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混凝土行业已形成从材料设计、原材料制备、混凝土生产、物流运输到工程服务的产业链,为我国基础设施及各类建筑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最近几年,在市场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快速提升,产业结构不断改善。
同时,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政府对混凝土推广力度加大,以及对混凝土的使用场景进一步限制,使得我国混凝土渗透率保持稳定上升,从2013年的40.8%提升至2017年的44.8%。混凝土行业分析指出,2018年混凝土渗透率在46.0%左右。
截止2018年,我国混凝土生产企业有11133家,同比增长5.57%,年设计产能61.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19%;我国平均产能利用率31.1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呈持续下降趋势。我国生产混凝土1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9%,去年同期下降7.7%;全年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散装水泥量为6.11亿吨。
混凝土行业现状分析指出,我国混凝土行业的主要企业有中国建材、西部建设等,行业集中度较低,2018年CR10达到11.19%,比去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
1、自密实混凝土
在实际工程中,有些结构物断面狭窄、钢筋密集,有些待浇筑混凝土处于已有结构的下方,用传统方法难以有效浇筑,而且这些部位的混凝土还会常常因得不到完全振捣而形成缺陷,应用自密实混凝土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自密实混凝土一词最早由日本学者Okamura于1986年提出,它是一种同时具有高流动性和适当粘度的混凝土,能够流过钢筋填满模板内的所有空隙,并在重力作用下自行密实。
2、 导电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不导电的,添加一定含量的石墨粉、铁粉、碳纤维和钢纤维等导电组分材料后,可使混凝土导电性大大改善,形成导电混凝土。混凝土行业现状分析指出,导电混凝土既有结构材料的特点,又具有导电性和机敏特性,在电阻器、电磁干扰屏蔽、工业防静电、建筑采暖地面、高速公路的自动监控,电力设备接地工程,以及重大土木基础设施的内部应力和健康状况自诊断和监测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国外水泥巨头混凝土布局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成熟市场下游客户一般综合考虑区域地理位置、 产品质量、 服务可靠性和价格等因素遴选供货商市场竞争环境相对公平,业主也普遍遵守一致的管理和运营标准,行业运行相对稳定。
我国的混凝土搅拌站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上海、常州等地。随后,由于建设的需要和政府的支持,城市混凝土发展较快,每年以约15%的幅度递增。但在西部地区,混凝土的发展还有有待时日,以上便是混凝土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