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轴承 内容详情
2023年滑动轴承行业竞争分析
 滑动轴承 2023-02-03 17:29:37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滑动轴承性能表现不及预期,我国滑动轴承渗透率持续提升。当下,欧美日等国家滑动轴承行业起步早,在滑动轴承材料机理和应用领域研究方面较深入,在技术和规模上较国内企业有一定优势。以下对2023年滑动轴承行业竞争分析。

  2022-2027年中国塑料滑动轴承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从进出口贸易来看,近年来我国滑动轴承出口数量持续减少,2021年进出口数量大幅上升。据中国海关数据,2021年我国滑动轴承进口数量为23.76亿个,进口金额为4.88亿元;出口数量为37.78亿个,出口金额为7.83亿元。

2023年滑动轴承行业竞争分析

  随着现代设备和工业装备不断推陈出新,高速、重载、高精度、高可靠性、长寿命、环境友好,以及对极端工况和特殊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已成为高端装备所追求的目标,在这些高端装备中,轴承往往是关键的基础零部件,轴承的性能对设备的这些关键性能指标影响显著。动压油膜滑动轴承属于滑动轴承中的中高端轴承。现从五大竞争壁垒来了解2023年滑动轴承行业竞争分析。

  (1)人才壁垒

  随着对轴承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滑动轴承行业不仅需要大量优秀的科研人员,以保证企业的技术先进程度,也需要大批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工人来保证产品质量。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新进入者想要迅速找到合适的人力资源存在一定难度。

  (2)技术和研发壁垒

  滑动轴承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和技术创新推动型行业,动压油膜滑动轴承产品的研发涵盖了工程材料学、摩擦学、机械传动、精密机加工、润滑、表面处理等多专业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生产涉及润滑、油路、热平衡、密封等众多领域的核心技术,技术难度较大,同时,需要熟悉不同客户所在不同行业以及主机的特点等,才能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定制化服务,整体技术和研发门槛较高。而新进入企业规模一般偏小,综合技术的全面性和设计研发实力较弱,产品种类、质量和可靠性有待提升,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较强的技术和研发实力为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

  (3)主机厂商供应商认证壁垒

  作为旋转机械设备的关键基础零部件,轴承的质量和性能是传动设备平稳旋转和运作的关键。因此,主机设备制造企业选择供应商时,均实行严格的考核认证制度,通常包括:(1)对供应商方的产品设计能力、技术支持系统、质量控制系统、持续供货能力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核;(2)经过实地考察后,客户会提供图纸或主机的各项参数,并要求供应商提供设计并生产的样品;(3)客户会对产品的多种参数进行检测,并装机运行相当一段时间来进行验证,符合要求后才有资格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4)在成为合格供应商后,供应商需要经历周期较长的试生产、小批量试产才能逐渐进入大批量供应。除此以外,一些知名主机设备制造企业每年会对供应商产品设计、采购、生产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评审。因此,下游主机客户对于已形成稳定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依赖性,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以防止影响采购延续性和产品稳定性。此外,由于客户对新品牌的认知过程较长,往往会优先选用历史业绩优秀的原有知名品牌。这些行业特征对本行业的新进入者构成了较大的障碍。

  (4)设备和资金壁垒

  滑动轴承制造行业属于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先进的生产设备、试验检测设备和各种辅助仪器,也需要符合要求的生产加工厂房。此外,滑动轴承往往具有多品类、小批量的生产特点,部分产品难以实现流水线式标准化生产,从而需要企业在原材料备货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营运资金。

  (5)管理壁垒

  为保证滑动轴承产品能满足各主机客户对于工况环境、产品精度、产品使用寿命等需求,企业一方面需要投入资金购买先进的生产、试验与检测设备。另一方面,滑动轴承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较长,生产过程中各个工艺环节的控制与质量检测均较为精细,需要生产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对生产流程进行个性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随着国内滑动轴承企业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企业竞争愈发激烈,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大趋势下,如何通过提高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来提高生产效率,也为新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管理壁垒。

  我国滑动轴承企业渗透市场较低,国内滑动轴承企业迈进高端市场。目前下游行业大多以滚动轴承为主,但随着机械装备朝着大型、重载、高速方向发展,具有高承载能力的滑动轴承有望逐渐实现对滚动轴承的替代。未来风电轴承的以滑替滚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大轴承与主机厂商已开始相关尝试。

  以上就是2023年滑动轴承行业竞争分析的大致介绍了,需进一步了解更多相关行业资讯可点击中国报告大厅进行查阅。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滑动轴承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