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得到优化,产品丰富且质量显著提高,行业资源进口稳定且利用率提升,消费市场规范且不断扩长,红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为促进增长、增加就业、引领文化、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对2017年红木产业布局分析。
《规划》本着促进红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和区域比较优势而制定,以期在全国红木产业发展中起到指导作用。《规划》全面分析了我国红木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需求和潜力;提出了新时期我国红木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确定了全国红木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和建设重点,提出了实施《规划》的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规划》将作为指导全国红木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成为各地区开展红木相关工作的重要依据。
2017-2022年中国红木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从进口市场来看,2017年1月,中国进口红木原材料7.26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2.13%,环比减少11.30%;进口额达6222.4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26亿元,同比下滑13.91%,环比下滑31.42。
进口数据显示,1月份红木环比继续下滑,主要受春节假期的影响,企业生产与市场交易需求调整;但在以价换量的带动下,交易同比已显著改善。
进口综合价格指数显示,2017年1月,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为157.1,同比下滑16.4%,环比下降24.5%。受市场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各红木产区林业政策调整,目前非洲红木材进口比重大幅增加,成为红木进口的绝对主角,从而改变以往红木国际贸易价格结构体系,拉低进口价格的整体走势。在当前市场消费为呈现结构性转变的情况下,非洲材的主角地位还将延续。进口平稳低走或将成为2017年的总体走势。
根据国内红木原材料交易形势来看,2017年1月国内红木原材料交易指数为1275.4,呈微弱回升。但基于近期进口价格持续下滑,以及国内市场需求仍较薄弱,未来半年国内红木原材料交易或将在实现短期增长后,继续回归地位运行态势。
受春节假期的影响,2017年1月全国红木制品市场景气指数(HPMI)有所下滑,低报94.5,环比下滑2.5%,但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明显回升,同比上升5.4%。
2016年以来,红木制品市场在原材料价格回升带动下,市场信心指数连续上扬;此外,红木制品在收藏市场、工艺品市场、电子交易市场的活跃,给制品带来持续回升动力。但终端消费不足仍是当前及未来红木制品市场回暖的最大障碍。
中国红木委联合中艺荟红木研究院发布的小叶紫檀手串市场指数(PBMI)显示,手串市场在经历2016年下半年连续爬坡后,受季节因素影响,指数有所下调。
近期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将会对家居市场消费起到明显拉升作用,但对红木行业消费的溢出效应还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总体来看,通过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来带动行业市场消费仍是行业2017年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