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消费高温合金材料约28万吨,占钢铁总消费量的0.02%,市场规模达100亿美元。合金材料产业是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现代工业企业的“粮食”。以下对合金材料行业前景分析。
合金材料行业前景分析,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猛发展,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铁合金表观消费量于2013年已突破3800万吨,并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合金材料行业分析指出,2014、2015、2016、2017年铁合金表观消费量分别为3904.91、3907.19、3882.80、3910.50万吨。
2013-2017年中国铁合金消费量
高温合金材料最初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由于其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逐渐被应用到电力,船舰,汽车,冶金,玻璃制造,原子能等工业领域,从而大大的拓展了应用领域。现从四大驱动性来分析合金材料行业前景。
政策及政府行为对合金材料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新能源汽车相关材料产业、节能环保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等。政策直接影响因素包括企业补贴收入、税负、厂房及土地、市场推广等;间接影响因素则包括人才吸引、投融资环境、产业布局等。合金材料行业前景分析,对概念期及导入期的产业而言,政策及政府的支持,可能直接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比如十年前光伏及近期光热相关项目;而对于成长期及成熟期产业,政策影响则主要体现在产业战略方向以及行业整合层面,比如环保相关材料、军工材料、第三方检测等。对于获政策支持的细分产业,应在关注企业基础性条件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具体政策推出的节奏及力度以及企业的政府资源。
技术创新是合金材料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他驱动因素也均需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技术创新水平决定了产业及企业的增长速度、利润率及竞争门槛。特别是对于早期投资项目,技术创新能力应是考察的第一要素。合金材料行业前景分析,对细分产业而言,受技术驱动的主要是处于概念或导入期的产业,比如石墨烯、气凝胶、生物材料等前沿材料。在这些领域,国内企业与国际企业并没有绝对差距,技术创新进程直接决定了产业发展前景。
进口替代主要集中于一些国产化率较低的细分产品领域。在技术上,国外企业在这些领域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国产替代的突破点主要体现在性价比方面——即在缩小技术差距的基础上以低成本取胜。合金材料行业前景分析,进口替代涉及领域主要是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的细分产业,比如半导体材料、电子化学品、新型高分子材料等。进口替代产品的新材料项目,应重点考察进口产品价格下降空间以及来自国内同类企业的竞争压力。
消费升级对合金材料产业的驱动作用较为间接,但带来的市场效应却极为巨大。合金材料行业前景分析,比如消费电子、汽车行业消费升级需求,对上游材料产业影响深远,涉及细分产业颇多,比如传感器、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电子化学品、特种合金、轻型合金、电池材料、复合材料等。除了基础性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消费升级导向的合金材料项目,需重点考察团队的市场开拓能力以及下游产业发展趋势。
合金材料行业前景分析,我国机电、汽车、家电、电子等行业产品已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且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和生命力,因此,各行各业产品的出口也将继续拉动国内精密合金线材产品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