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整个工业显示器产业又开始重现活力,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全球企业在工业显示器产业链的累计投资已超过2480亿美元,其中中国达700亿美元,美国达950亿美元,日本达500亿美元,以下是工业显示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6年全球工业显示器市场规模为43.3亿美元。工业物联网(IIoT)的日益普及,对多功能人机界面(HMI)设备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智能工业显示器不断增长的使用预计都将极大的促进市场增长。
由于显示器提供的创新功能,包括自动触摸检测器和触摸屏面板;射频识别(RFID);以太网连接;耐高温、冲击、振动、粉尘、划伤和化学品等特性,工业显示器行业重视度越来越突出。工业显示器行业分析指出,由于显示器产品是手工流程以及过时的按钮式技术合适的替代,该行业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美国工业显示器市场的特点是技术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业需求。如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器(LCD)、低温多晶硅(LTPS)、数字光学处理(DLP)以及滤色镜(CF)等技术都是业内最新的创新技术。工业显示器行业发展现状指出,对多功能HMI和智能触摸屏显示器需求的不断增长,也是行业发展和创新的主要动力。
与工业显示器制造和销售的相关规定因地区或国家层次而有所差异。例如,欧盟法关于危害物质禁用指令(RoHS)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镉、铅、汞和六价铬和阻燃剂的使用,如多溴二苯醚(PBDE)或多溴联苯(PBB)在电子设备的使用。
我国大陆工业显示器产业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市场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以及政府及银行雄厚的资金支持,自上世纪90年代起,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工业显示器生产线开始向中国大陆转移,诞生了我国第一批工业显示器生产企业。
2016年,我国工业显示器的出口金额为21.30亿美元,同比下降29.85%,而出口均价仅为71.17美元/台。2017年我国工业显示器的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仍在持续下跌之中。
2018年,我国工业显示器出口优势渐失,还与我国工业显示器出口仍然是以中低端产品为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难以应对市场竞争有关。工业显示器行业发展现状支指出,中国虽然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生产基地,本土厂商技术依旧薄弱,特别是在高端产品领域常年从韩国、日本、台湾等地进口液晶面板。在新技术发展上,与日韩以及台湾企业技术差距还比较大,整体上仍处于技术追赶阶段。
201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显示器产能将达到全面领先。背光模组光电系统、量子点显示光电系统等产品作为工业显示器的核心部件,将受到全球工业显示器产业转移的推动,迎来良好的市场机遇。
未来,随着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等面板厂商筹建生产线的落地投产和产能释放,我国大陆地区的工业显示器产将迅猛增长,占全球工业显示器产能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高。全球工业显示器产业将向中国大陆地区持续加速转移,因此工业显示器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与之配套的背光模组光电系统的市场需求也将得到提升。以上便是工业显示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