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浓缩蛋白 内容详情
2009-2011年大豆浓缩蛋白行业产业链及相关行业分析
 大豆浓缩蛋白 2000-01-01 00:00:00

  一、大豆浓缩蛋白行业产业链概述

  当前我国大豆浓缩蛋白行业市场上游原材料主要是由大豆构成,通过生产工艺流程生成各种下游市场应用,主要分为饲料级大豆浓缩蛋白和食品级大豆浓缩蛋白两种。

  图表 11:大豆浓缩蛋白行业产业链概述

大豆浓缩蛋白行业产业链概述

  资料来源:中安顾问

  二、大豆浓缩蛋白行业上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大豆不仅是重要的食用油脂和蛋白食品原料,而且是饲养业重要的蛋白饲料来源,在国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大豆产量排名世界第四,大豆加工和消费量居世界第二,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豆油是我国最主要的食用油,约占国内食用植物油消费的 40%;豆粕是重要的饲用蛋白原料,占国内饲料工业蛋白原料的 60%左右;豆制品是我国主要的传统植物蛋白食物。大豆加工业与种植养殖业、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等紧密关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我国大豆加工业快速增长,对满足城乡居民生活和养殖饲料业的需求、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油脂加工能力过剩、内资比重偏低、原料对外依存度过高等问题,影响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大豆生产高度集中于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包括了大兴安岭区、东北平原区、长白山山地、辽宁平原丘陵、华北平原、山东丘陵、淮北平原等7个二级区,共计556个县。

  图表 12:我国大豆产区集中度分析

我国大豆产区集中度分析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发展大豆的必要性

  (一)发展大豆是人民生活和养殖业的需要

  ****************************************************************************************。

  (二)发展大豆生产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需要

  ****************************************************************************************。

  三、大豆浓缩蛋白行业上游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2010年,国内大豆产业发展整体失衡,在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本土大豆播种面积继续下滑,加工业发展迅速,进口量激增,达到供给总量的80%以上。为促进国内大豆生产恢复发展,提高农民收益,稳定市场价格,我国政府坚决采取政策性收储及抛售措施。

  1、大豆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微增

  ****************************************************************************************。

  2、进口大豆量价齐升

  ****************************************************************************************。

  3、国家政策调控市场

  ****************************************************************************************。

  ****************************************************************************************。

  4、存在的主要问题

  ****************************************************************************************。

  四、大豆浓缩蛋白行业下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粉碎、去皮、浸提、分离、洗涤、干燥等加工工艺,去除了大豆中的油脂、低分子可溶性非蛋白组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灰分、醇溶蛋白和各种气味物质等)后所得到的大豆深加工产品。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主要有4种,即湿热浸提法、酸洗涤法、乙醇浸提法和超滤膜法。由于消除了寡聚糖类胀气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皂甙等抗营养因子,大豆浓缩蛋白中的营养素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改善了产品风味和品质,这使大豆浓缩蛋白商业化生产以来就得以深受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欢迎。

  中国的大豆加工业若要全面并肩美国等大豆加工业的发达国家,还需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大豆功能浓缩蛋白具有工艺简单、生产得率高、成本低、富含可食性纤维素和异黄酮、低钠盐等优点,更适于在国内优先发展。其更合理的营养价值更符合消费者日益高涨的健康膳食的要求,而其出色的功能性也更好地满足了生产者在某些加工领域内的更高要求。中国作为大豆生产大国,需尽快地提高国内大豆浓缩蛋白的品质,使其营养性和功能性在最短时间内接近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以拓宽其应用范围;同时积极改进国内分离蛋白的加工工艺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品质,使我国大豆浓缩蛋白市场有进一步的发展。

  五、大豆浓缩蛋白行业下游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大豆浓缩蛋白是用高质量的豆粕除去水溶性或醇溶性非蛋白部分后,所制得的含有65%(干基)以上蛋白质(N×6.25)的大豆蛋白产品。

  1、食品级:

  具有高凝胶性、乳化性或高分散性,大大提高了综合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广泛应用在肉加工食品、烘焙食品、冰激淋、糖果和饮料的生产中。

  图表 13:食品级大豆浓缩蛋白质量标准

指标

备注

色泽

乳白色、浅黄色

气味

浓缩蛋白的固有气味,无其它异味。

蛋白质含量(N*6.25)

≥65%

水分

7-9%

脂肪

<0.8%

灰分

<6.0%

规定的纤维总量

<4%

NSI

5-10%

粒度

100目(90%通过)

菌落总数

≤30000cfu/g

大肠菌群

≤30MPN/100g

致病菌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持油持水比

1:3:3

  资料来源:中安顾问

  2、饲料级:

  各种氨基酸含量及其丰富,动物食后消化吸收率高,抗营养因子极低,无其它异味,口感好,特别适用于乳猪、水产、犊牛、宠物的饲料添加。建议添加量:每吨饲料加50-200公斤。

  图表 14:饲料级大豆浓缩蛋白质量标准

指标

备注

蛋白质含量(N*6.25)

≥65%(干基)

水分

7-9%

脂肪

<0.8%

  资料来源:中安顾问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大豆浓缩蛋白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