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蛋鸡生产从无序的分散饲养初步向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生产过渡,发展较为迅速,既丰富了市场供应,满足了广大城乡人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又为优化畜牧业产业化结构、发展农村经济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以下对2017年蛋鸡养殖行业概况及现状分析。目前我国蛋鸡市场存在明显的产能相对过剩,加之蛋鸡具有较快速的繁殖性能特点,使得蛋鸡养殖这一行业有较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的规律。
2017-2022年中国蛋鸡养殖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表明,中国蛋鸡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逐步进入自我整合阶段。中国蛋鸡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1985年中国鸡蛋产量达到427.8万t,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随后10年持续快速增长,截至1996年中国鸡蛋产量超过1 500万t,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比重为35%左右。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鸡蛋产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目前中国鸡蛋产量达到2 450万t左右,约为美国产量的4.5倍、印度产量的7倍左右,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比重约为40%。
目前,我国蛋鸡养殖量居全球第一,商品蛋鸡的饲养量估计在15亿只左右。在生产性能正常发挥的状态下,12亿商品蛋鸡所生产的鸡蛋可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近年来受疾病的影响,产蛋水平参差不齐,鸡蛋价格仍不稳定。冬季为鸡病高发期,会造成存栏量减少,夏季台风形成之后,会导致鸡蛋的流通不畅,引起蛋价明显波动。
据统计,蛋鸡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包括孵化、雏鸡、鸡蛋、蛋品加工、淘汰鸡在内的蛋鸡业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为其服务的饲料、兽药和疫苗、设备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跟进快速发展,增加了社会从业人员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2009年种鸡、蛋鸡、鸡蛋零售、饲料、兽药、疫苗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了3500亿元。
据商务部、农业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蛋种鸡育种起步较晚,生产性能相对落后,曾祖代和祖代鸡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从国内祖代鸡育种来看,其生产性能与引进外国的品种差距较大。
2009年我国人均每年消费鸡蛋约18千克,远高于9.5千克的世界平均水平,低于欧美国家23千克的平均水平,从我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国的蛋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05年以前,我国蛋鸡主产区在河北、山东、河南、四川以及辽宁、江苏等省份。从鸡蛋的消费特点来看,鸡蛋消费主要是以鲜蛋为主,北方的鸡蛋往南方运,由于运输时间较长,运输成本较高,产品保鲜难度加大,再加上地方政府鼓励群众脱贫致富,多选择投资小、一家一户或几家联合可进行的项目,部分地区鼓励发展蛋鸡养殖业,因此蛋鸡产区有南移的趋势。
我国蛋鸡业正在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之路。饲养户减少但规模扩大,商品代鸡场正逐渐走向规模化,农村养殖量在1500~5000只的散养户在逐渐减少。10万只以上的大鸡场逐渐增加。
鸡蛋市场逐渐区域化和品牌化现象明显,蛋品公司蓬勃发展,进行地区化竞争。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需要新鲜、卫生、无公害的放心蛋,给品牌蛋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前景。蛋品公司与中大鸡场签约生产放心蛋并设置蛋品工厂,使用选洗蛋机,打码器,包装机生产清洁蛋进入市场,其产品既安全又可提高附加值。
近年来,我国鸡蛋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及技术标准不断完善,鸡蛋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进一步健全。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有力地提高了我国鸡蛋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
2002年以后,高速发展的蛋鸡产业逐渐进入了一个业内自我整合阶段,饲养品种、雏鸡质量、饲养规模、营销手段、行业自律、政府政策等各方面都在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连续几年的“禽流感”事件,更加快了行业的整合。据调研,中国蛋鸡养殖仍以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为主,但规模化发展趋势已愈加明显。调研结果显示:专业化家庭养殖和中小规模养殖是目前中国蛋鸡养殖的主要形式;养殖规模越大,专业养殖和有执照养殖场/户所占比例越高,设有饲料加工、鸡粪处理区域的比例越高;阶梯笼养、乳头饮水器饮水、人工喂料、人工集蛋、深埋死鸡在不同养殖规模中所占比例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