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于2020年达到790亿元,占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10%,以下是ct行业现状分析。
全球CT设备市场规模于2020年达到790亿元,占医疗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的比例超过10%,其中发达国家CT设备市场发展已进入成熟期。ct行业分析指出,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CT设备预期在心脏扫描、肺部筛查和儿科疾病检查等功能方面实现突破。
2013-2015年,受医疗器械反腐政策影响,国内CT机销售滞缓,保持2200台左右水平。ct行业现状分析指出,2017后,市场好转,销量增速较快增长,2019年全年销量达3158台左右,2020年继续上升,市场规模达到225.26亿元。
2017年后CT市场保持10%以上的增速,整体保有量超19000台。2020年国内CT机保有量达25000台左右,相比2013年翻倍增长,但与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渗透率低,美国每百万人口CT为33台,日本更是达到93台,但国内目前仅18台,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厂商可进行一体化生产的厂商数量较少,大多采用OEM(购买成品部件进行组装和拼凑)的方式。整机性能稳定性取决于品牌和整机零部件来源的一致性,因此,不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将导致国产产品性能不佳,成像质量较差。
国产厂商CT配置以16排及以下中低端产品为主,国产产品价格在400万元以下,而16排CT进口产品价格在400-500万元之间,国产厂商凭借价格优势在中低端CT市场占据超过70%的份额。
64排以上CT市场仍由国际巨头主导,本土CT设备生产商正积极发展高排CT,不断缩小与进口设备的技术差距,64排CT国产产品价格在600万元左右,进口产品约1000万元。ct行业现状分析指出,128排及以上高端CT国产占比不足10%。未来,高端国产设备有望凭借性价比突破进口设备的垄断。
目前,飞利浦在全球拥有大约74,000名员工,销售和服务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西门子拥有1000多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超过三分之一;欧姆龙集团已在全球拥有超过28000名员工;在2020财年,拜耳的员工人数约为10824名。
综合来看,我国CT产业在核心工艺、核心材质上,仍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核心技术的突破将会是未来发展主要方向。如CT扫描机探测器,拼接工艺要求极高、生产极为复杂,并且这些技术往往已经被国外龙头企业布下大量的“专利”壁垒;除此之外,对于探测器的材质要求也极高。这些均限制了我国医学影像的发展进程。因此,对于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弯道超车”是我国医学影像未来发展的关键,以上便是ct行业现状分析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