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能转化形式和技术成熟性, 储能电站的储能技术主要分为4 类:机械储能、 电磁储能、电化学储能、 相变储能等。下面进行储能设备行业特点分析。
据了解,在2018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电化学储能市场在2019年发展较为缓慢,新增装机规模下滑。而到了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的储能产业逆势增长。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1831兆瓦,同比增长53.9%。
以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为标志、 以再电气化为根本路径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以风电、 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升, 给电力系统带来了诸如系统稳定性、 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诸多挑战。
储能设备行业分析表示,储能技术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 通过对电能的存储和释放可以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 调频、 黑启动、 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 其快速响应特性大幅提升了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经济性和安全性。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在现代电力系统的渗透, 覆盖了电力生产、 传输、 消费的全过程, 对发电侧、 电网侧、 用户侧均产生了巨大影响, 储能电站在三侧均具有典型的应用场景和特殊的技术经济条件。
维持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离不开备用容量的支撑。备用容量的主要作用是在电网正常运行所需的发电出力意外中断时, 可快速提供负荷所需电能, 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通过储能等方式提供备用容量被称作辅助服务, 一般来说, 备用容量应达到正常供电容量的15%~20%。
储能电站用作备用容量时, 其发电设备必须处于运行状态且可及时响应调度指令。与电网调峰不同的是, 用于备用容量的储能电站主要是进行放电操作, 需要随时做好响应准备, 以保证在突发功率不平衡情况下系统的频率稳定。
鉴于储能的多功能, 在很多应用场合可以根据需求实现储能的复合利用。整体上可归纳为储能分时电价收益、 网络损耗成本减小收益、 可靠性收益、 延缓电网升级改造收益、 弃风减小收益及弃光减小收益、 减少新能源发电所需备用容量、辅助服务收益等。以上便是储能设备行业特点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