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源结构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 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迫切需求。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能源来源、尾气排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那么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前景是怎样的呢?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知识产权的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在制定,规模化生产正在酝酿,竞争格局尚未确定,这一切为后发国家和企业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通过对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前景分析,在国家及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飞跃式发展。 2011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仅 0.8 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比重不到千分之一; 2016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到 51.7 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重已达 1.84%。其中 2014 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元年, 2014 年、 201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 300%。
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生产规模也迅速提升。在乘用车领域,我国涌现出了诸如比亚迪、吉利、北汽新能源、众泰、上汽、江淮等一批新能源汽车明星企业。 2016 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32.89 万辆,比亚迪、吉利、北汽新能源、众泰、奇瑞、上汽、江淮、江铃、长安、东风这 10 家企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之和达到 31.70 万辆,占比达到 96.38%。
通过对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前景分析,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基于能源安全、 环境保护以及建设汽车工业强国的考虑制定的基本国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属于当前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战略性发展产业,处于行业景气周期。我国自 2009 年起开始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现行的补贴政策将延续至 2020 年。
其中 2009-2012 年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一阶段,主要是面向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应用,试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 2013-2015 年为第二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开始向公共服务领域和个人领域全面推广,以车辆购置补贴为主的各项政策逐一实施; 2016至 2020 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第三推广阶段,这一阶段重点解决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套,引导消费者主动购买新能源汽车。
从 2017-2020 年的政策补贴上来看,国家政策补贴存在着一个逐步退出的节奏。国家政策补贴的扶持是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产业在成长初期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而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性能趋于成熟后政策补贴相应合理下降及逐步退出,是考虑到市场发展的自身规律,符合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整体思路不会改变。
作为现在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类型,纯电动的最为关键的瓶颈就是电池,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池的安全性矛盾、电池的能量大小与电池的质量矛盾,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电池(锂电池)的衰减与电池的回收,电池的衰减直接影响纯电动汽车使用寿命长短,由于其电池的衰减,纯电动汽车二手车的几乎没有人愿意接手,只能是采取厂家回购的形式,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未来15年,纯电动若解决不了续航里程、安全性、寿命以及成本的问题,发展将会很难,因为后面还有一个FCV,也就是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现在在美国和日本已经开始量产销售了,与纯电动相比,它的优势在于续航里程和寿命,同样是环保的,因此纯电动面临的形势严峻的,技术突破势在必行。以上便是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前景的所有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