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微型车行业发展趋势有行业已进入自然淘汰期,迎接大浪淘沙的竞争形势,地方管理政策相继出台等特点。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也正是从微型车开始。
在我国汽车工业当中,微型车行业的生产集中度最高,前四家企业的产销规模均超过10万辆,发动机更是集中在东安、江陵和柳机等几家企业,是符合经济规模的社会化大生产。微型车行业分析,与国内其他传统的汽车集团不同,微型车行业的“四大天王”,既不是靠国家规划保护起来的,更不是向国家要投资堆起来的,而是在市场经济的实战中摔打出来的。
“微型电动车发展到今天,时间是第一挑战。”闻渡咨询总经理王丰斌向记者表示,虽然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期,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一市场高增长的时间窗口正在关闭。这意味着,新企业的进入成本提升,市场机会缩小。
另外,由于规模扩大,市场对于生产企业的配套服务要求提升,领军企业开始进行从研发到渠道的全产业链布局。御捷总经理张立平向记者介绍,在乡镇市场,微型电动车已经进入“自然淘汰期”,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更换电池等问题,小型企业尚没有能力顾及,而微型电动车在乡镇主要依靠口碑传播,快速形成品牌形象,导致消费者自然选择领军品牌。
因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已不是进入这一领域的“黄金时期”。上海新能源汽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缪文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微型电动车市场已经自发“洗牌”,接下来伴随着一些地方监管政策的逐步出台,进入这一市场的时间窗口已经逐渐关闭。对于微型电动车快速增长的原因,专家普遍认为是源于市场需求:一是价格低。二是使用成本低。据悉,微型电动车每公里用电量5~8分钱,比传统汽车使用成本低5~8倍。三是无需驾照,解决了50岁以上没驾照老人的出行需求。
我国推动微型车产业化已经1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接下来我想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第一个节点,是2020年双积分政策实施、政府补贴终止,到那时造车新势力已经大举进入,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也纷纷发力,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已经排除了政府补贴因素的影响。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将同台较量。产品的品质、品位、品牌和价格等市场因素将决定消费者的取舍,形成非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差距将拉大,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边缘化,并购、重组的势力将会增加。
第二个节点,就是最迟到2025年,那个时候微型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燃油汽车,市场的力量将推动消费转型,向电动化倾斜,燃油车与微型车此时将此消彼涨,传统车面临更大的压力。我想企业应当根据自己对这两个时间节点的形势变化进行研判,制定和调整自己的战略。
由于微型电动车的快速扩张,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规章进行管理。于是,微型电动车市场出现了“地方已放开,中央未表态”的独特现象。
7月10日,我国《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正式开始实施,很多企业瞄准了这一准入资质。张立平向记者坦言,御捷已经在筹备资质申请工作,进入新能源汽车目录是其方向。
目前来看,由于监管缺失,这一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低速电动车的行业内部,恶性竞争正在吞噬整个行业的成长机会。
在传统汽车遭遇市场寒流的背景下,微型电动车市场正在“大跃进”,可以估算出2020年微型电动汽车市场“蛋糕”达到千亿级。未来,微型车行业发展趋势向个性化、年轻化和性能化等方向发展。以上便是微型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