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唱片行业分析,我们了解到唱片是随着爱迪生留声机的发明和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到今天,唱片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成为人们生活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当今电子与数字充斥天下的时代,唱片业已经开始向数字化转变。唱片行业分析结果指出,也许将来的唱片业将没有传统形式的唱片(record)这个概念了。但我们现在可以将传统唱片与数字唱片过渡中的CD唱片行业进行分析。CD唱片的载体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进化形式,但其内容的形式已经完全数字化了。而在现在的音乐市场中,利润最多,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就是CD唱片行业。以下是2013年唱片行业分析:
(一)国内存在的问题
国内音乐的主要问题有许多,如音乐内容匮乏、质量低下,原创市场还不成熟,市场盗版问题严重,欠缺相关方面的法律和管理方法等。但我认为盗版问题是导致一系列问题的核心问题。
从产业链资金流通的角度看。中国市场上CD唱片90%的盗版率意味着90%的唱片销售收入落入非法生产的手中。资金在顺着产业链往上游移动时,大量的资金被不法生产者转走,等到传到唱片公司或者是歌曲创作者时,资金已经所剩无几了。内容提供商的利益严重受损。不通畅的畸形的资金回流不但打击了艺人的积极性,还扭曲了唱片公司和经纪人公司的生产活动,甚至还改变了下游的产业链结构。资金回流不畅、利益受损使得原创缺乏足够的激励创作作品,行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行业的建设。同时,微薄的利润甚至亏损也导致唱片公司无财力、物力改变现在国家的文化制度、法律条款或组织起对盗版有规模的反击。
光靠法律的自觉改变和消费者的道德在今天中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下是缓慢和疲弱的。在法律史上,法律一般情况下都是滞后的。特别是当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而中国整个法律体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有更重要的问题等待解决。所以唱片行业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推动法律、管理制度,才能更快的为自己树立长期有利的法律保障和社会环境。这需要大量地资金为后盾。但是,盗版业又卡住了资金回流链条的咽喉,使得唱片公司根本就连生存都非常勉强,更不要说推动什么了。
以上是对唱片行业分析国内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解更多的唱片行业分析信息请点击:2012-2015年中国唱片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二)解决盗版问题的建议
引起盗版,或者说迟迟不能控制盗版的原因,除了法律的问题外,社会发展、经济、道德其实都有关系。现在,就各个问题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
1.推动法律法规改善问题
以单个公司的力量,是很难推动社会的进步的。所以,唱片公司需要联合起来,组成同业公会,壮大自己的实力和谈判力。一方面,寻求国内、外资金支持,为如何整改提出自己的建议,并且尽量与法院保持联系,推出业内有影响力的人进入法律部门,从内部监督、推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健全。另一方面,控告违反非法的机构和个人,以起警示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做大量宣传,包括树立正版意识,如何识别正版,购买正版等。
2.道德教育
积极进行版权教育工作,让人们觉得买正版是光荣的,卖盗版是可耻的。为配合宣传,唱片公司可才用名人效应和偶像的力量和公益广告的形式。培养听众的忠诚和责任感。让社会认可正版,排斥盗版。
同时,还需要培养业内人士的道德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业内高层人士的大局观。一方面,要对消费者负责。保证其买到的每一张唱片都物有所值。不搞伪劣产品。致力为消费者提供质量最好的唱片和最动听的歌曲,以及最优质的售后服务。另一方面,要对创作者,歌手负责。不能欺骗、压榨歌手。多从歌手的角度,为歌手提供最好的发展环境和最优质的服务。只有业内每一个人都为别人多着想一点,行业就会兴旺。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种道德的说教是很难奏效的。在法律、管理体制还未完善,社会条件还未成熟的情况下,唱片公司最有力工具还是通过经济的手段。通过提供更有价值、消费者需要的、盗版商无法提供的服务,或避开现在盗版商的销售途径,将销售控制在自己手中将是两条最主要的路。
3.价格与增值服务
价格是市场经济最敏感的指示标。考虑价格因素的话,在质量一样的情况下,由于盗版价格低廉,消费者肯定会买盗版。但如果考虑到唱片的音质、歌词、附图和其他的增值服务,例如铃声下载,免费获得在线音乐试听,歌手见面,有奖抽签等等,那么,消费者则会考虑购买正版。因为其购买的不仅是CD,而且还有一些具有价值的服务。
由于中国特殊的管理体制,发行商为了牟取不法利益,竟也发行盗版。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这部分的盗版盘与正版盘在音质上几乎没有太多差别。如果唱片公司光靠质量抵制盗版,收益甚小。而价格战就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出现这发行商印制盗版盘的原因出在唱片公司无法核实发行商到底印制了多少份唱片。但唱片公司可以发出限定数量的增值服务ID号,并且告知如何鉴别真伪,使得购买真正正版的人享受到该增值服务。
点击查看更多唱片行业分析信息:2012-2016年中国唱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