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2025年,测量仪器行业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尤其是矿用随钻测量仪器领域,随着煤矿井下作业对精准度和高效性要求的不断攀升,相关技术的革新迫在眉睫。其中,信号通信编码作为关键环节,对仪器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传统编码方式在能耗、抗噪以及解码准确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复杂的井下作业环境。因此,开发一种新型的、更优化的编码设计方法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测量仪器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煤矿井下掘进前,需在煤层内钻设众多孔系,用于瓦斯抽采和地下水防治。此时,导向仪器至关重要,它位于钻头后方,负责测量钻孔轨迹姿态并传输数据给操作人员,以便调整钻孔轨迹。目前,随钻测量仪器多采用电缆传输数据,但电缆存在接头不可靠、密封不严、故障率高、寿命短以及成本高昂等问题。故而,无线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亟待应用。普通无线电波(射频频段)无法穿透煤层实现千米传输,极低频电磁波通信则成为较为适宜的选择。不过,极低频电磁波信号虽穿透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但经千米衰减后,抵达孔口时信号极为微弱,对解码提出了极高要求。为节省孔内发射装置能源、延长电池使用时间、抑制现场复杂噪声环境以提升解码成功率并降低错误率,必须精心设计无线电磁信号的编码形式。常规编码制式,如曼彻斯特调整编码,以每个时间格中的上升沿、下降沿代表串行数据的 “0” 和 “1”,其缺点是需连续发射,耗电多且码距近,抑制噪声效果欠佳。所以,优化通信编码设计方法、降低能量消耗并提升抗噪能力,是保障随钻测量仪器探测准确性的关键手段。
提出一种矿用随钻测量仪器低频电磁波信号通信的编码设计方法,其流程具备严谨的逻辑性。
1、确定频点并估计通信时长。依据钻孔过程中孔底到孔口的传输距离,选取极低频电磁波的频点作为脉冲信号,一般处于 5~20Hz 范围。
2、依据脉冲信号的宽度 t 定义脉冲之间的最小间隔时间,每个脉冲信号占空比小于 50%。通过控制脉冲信号的位置和脉冲间隔,生成不同的脉冲序列。
3、n个脉冲组成一个脉冲序列 a。依据上述对脉冲的约束条件,枚举出所有脉冲序列,获取m个脉冲序列a,记作所有脉冲序列的集合。计算集合 A 中每 2 个元素之间的相关系数 r,获得相关系数矩阵集合。之后,去除自相关系数,获得元素间的互相关系数的矩阵集合 R。对 R 的每一行进行大小排序,得到排序后的集合 S。对集合 S 中的元素进行筛选,依据相关性筛选标准进行相关性判别。采用多个 M 的线性组合,最终组成编码序列,用于表示需要传输的数据信息。
针对上述编码设计方法,开展了实验与分析。选取一组脉冲序列,每行为一个脉冲序列,共 128 个脉冲序列,其中 1 表示脉冲,0 表示保护时隙。该实例采用 3 个脉冲组合 1 个脉冲序列,单脉冲宽度 0.4s,脉冲序列宽度 4.8s,最小脉冲间隔 0.4s。改变脉冲的位置和间隔时间,共产生 353 个脉冲序列。对 353 个脉冲序列进行相关计算,以每个脉冲序列的相关系数大于 0.8 的个数为依据,提取数值最小的 128 个所对应的脉冲序列,作为数据编码。将该方法与曼彻斯特码进行对比,曼彻斯特码信息传输速率为 1.25b/s,本文方法的信息传输速率为 1.46b/s。本文方法的分组码共用 353 种脉冲序列,其中 128 种作为有效码,其余 225 种作为禁用码,可用于检错或纠错。曼彻斯特码的脉冲信号占空比为 50%,本文方法分组码的占空比在示例中为 25%,相对曼彻斯特码可节约 1/2 的能量。采用 5A・h 电池供电,测量仪器静态电流 0.05A,信号输出所需电流 0.2A。使用连续波形信号输出时,电池使用时间为 20h;采用占空比 25% 的脉冲信号时,信号输出平均电流 0.05A,电池使用时间为 50h。与传统的曼彻斯特编码方法相比,本文编码方法占空比由 50% 缩减到 25%,码距更大,降低了误码率,提升了噪声抑制效果。
矿用随钻测量仪器采用电池供电,实际应用中为满足仪器在孔中的使用时长,省电至关重要。针对连续输出的信号波形能耗高、不满足使用需求等问题,提出采用间歇性脉冲信号减少电池能量消耗的编码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传统编码技术基础上,采用相关筛选方法,以硬阈值调节编码率,提高了编码增益;在能量固定时,调节脉冲数量和占空比,可定量提高系统的使用时间。此编码方法适用于各种低速、低耗能传输系统,尤其在高背景噪声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矿用随钻测量仪器的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望在未来的煤矿井下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推动测量仪器行业的高效、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