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内草甘膦年产能为87万吨,全球占比为77.7%近年来,国内草甘膦开工率降低幅度较明显,从2011年的近69.3%下滑到2016年的55.5%。下面进行草甘膦行业市场分析。
目前,北京、广东、山西等地方已经参照中央环保督察,先后启动省级层面督察,环保督查结果将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的重要依据。浙江省明确到2020年,将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的全覆盖;青海省已开展对祁连山(600720)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环保可能影响草甘膦67%的产能。
草甘膦行业分析表示,草甘膦特别是甘氨酸法生产的过程中,三废产生较多,环保压力大。我国草甘膦总有效产能约为72.5万吨,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四川、湖北等省份,产能分布较为集中,其中江苏17万吨、四川17万吨、浙江11.5万吨和河南3万吨,占比分别为23%、23%、16%和4%。
通过对草甘膦行业市场分析,草甘膦合成工艺较为成熟,技术壁垒较小。然而由于草甘膦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具有排放量大、有机物和有机磷浓度高、含盐量高、难降解化合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甲醇、甲缩醛、三乙胺、亚磷酸、盐酸等,较难处理。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出台草甘膦行业的政策措施,部分企业环保压力大,再加上经营不佳,陆续退出。根据数据,2014 年国内草甘膦产能为 93.6 万吨/年,2017 年产能下降到 84.0 万吨/年。行业呈现产能收缩的态势,并向具有环保优势的大企业集中。从长期来看,环保越发严格,不达标的企业面临限产、关停,行业供给秩序有望优化。
通过对草甘膦行业市场分析,2012年之后,随着下游库存消化,环保趋严,行业开工不足,供给紧张,草甘膦价格进入震荡上行通道,2013年三季度接近4.5万元/吨高价。价格上涨,环保执行不力,中小企业复工,行业产能开始扩张,供给过剩,价格震荡回落。2016-2017 年国内进行了四次环保督察,部分草甘膦企业停产、限产,供给阶段性减少。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出台草甘膦行业的政策措施,部分企业环保压力大,再加上经营不佳,陆续退出。根据数据,2014年国内草甘膦产能为93.6万吨/年,2017年产能下降到84.0万吨/年。行业呈现产能收缩的态势,并向具有环保优势的大企业集中。以上便是草甘膦行业市场分析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