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蚕丝被越来越受到中高收入家庭的喜爱。蚕丝被已经成为一种高档寝室用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高级家居用品”之列。但是,蚕丝被业以次充好、猫腻现象屡见不鲜。6月12日上午,市纤维检验局对沙坪坝区一家棉被生产厂进行了依法查处。
这家生产厂位于沙坪坝区覃家岗镇窝凼社一套平房内,厂房内堆放着很多棉絮和生产原材料。“经过抽样检验,你们生产的棉被是不合格的。”市纤维检验局质监二科科长陈先荣对生产厂负责人宣布了依法查处通知书。
经过调查,这家棉被生产厂已经生产了一年多,没有办理任何手续,属于无证生产。执法人员在现场查处了385床“黑心棉”棉被。“它们都是用废弃的边角料加工而成,不能当被子盖。”陈先荣说。
生产厂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黑心棉”棉被主要在市区一些菜市场、工地附近零售。因为比市场上的棉被要便宜二三十块,所以销量还不错。
“黑心棉”棉被容易拍出灰
陈先荣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棉被时,要认真查看棉被的产品标识,要有厂名、厂址、规格、等级、纤维成分等。
辨别“黑心棉”可以先看看棉被里的棉絮是否有杂质,如果有,就要小心是“黑心棉”。同时,因为“黑心棉”含杂质率高,所以消费者在选购时还可以用力拍打棉被,看是否有大量的灰尘。
“天然”蚕丝被75%含量是化纤
6月初,市民吴先生网购了一床460元的天然蚕丝被。“当时是搞年中庆,打的3折,说是100%的桑蚕丝。”吴先生以为捡了便宜,结果收到货之后,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跟我家里的另一床蚕丝被相比,感觉质量差很远。”吴先生说,去年他在商场花2100元买的一床蚕丝被,和网购的这床蚕丝被相比,填充的蚕丝不仅要光滑不少,而且摸起来也要柔软一些。
吴先生怀疑自己买到了“Y货”,于是将网购的蚕丝被送到了民生质量实验室进行检验。
记者将蚕丝被送到了市纤维检验局进行纤维成分检验。“光是看价格就可以基本肯定不是100%天然蚕丝。”检验人员说,天然蚕丝被的价格一般都在千元以上。
经过定量试验,这床“天然”蚕丝被最终的检验结果是:填充物含量为75%的化学纤维——涤纶,25%的柞蚕丝。更多相关行业资讯请查阅由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蚕丝被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