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为1126亿元,智能传感器已取代传统传感器成为市场主流,2016年智能传感器的市场规模约有814亿人民币,占国内传感器市场总规模的72.3%。以下对半导体传感器市场规模分析。
近年来,全球传感器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9年和2010年增长速度达20%以上;2011年受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传感器市场增速比2010年下滑5%,市场规模为828亿美元。随着全球市场的逐步复苏,201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达到952亿美元,2013年约为1055亿美元。随着经济环境的持续好转,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将不断增多,2016年市场规模突破1700亿美元,增速达到9.7%。
半导体行业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半导体行业可以分为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子和传感器四大领域。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3,389亿美元,比2015年同比增长1.1%。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2.1%。
2016年集成电路的市场规模高达2,767亿美元,占半导体市场的82%:半导体产业中集成电路所占的份额最为庞大,可以认为集成电路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在集成电路行业中,微处理器、逻辑IC、存储器、模拟电路市场规模分别占半导体行业的19%、28%、22%和13%。
近几年,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总体规模逐渐扩大,显著应用于汽车工业中包括汽车轮胎中的传感器应用、安全气囊中的传感器应用、底盘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发动机运行管理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废气与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ABS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车辆行驶安全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汽车防盗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发动机燃烧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汽车定位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汽车其他系统中的传感器应用和需求。
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消费国家,我国集成电路市场仍严重依赖进口。中国集成电路产值不足全球7%,而市场需求却接近全球1/3。2016年我国集成电路消费市场规模达11,986亿元,但当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仅为4,336亿元,自给率仅为36%。
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271亿美元,连续4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同时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为613.8亿美元,贸易逆差达1657亿美元。集成电路进口总额已超过同期原油进口额,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以英特尔(Intel)、三星(Samsung)、高通(Qualcomm)。
2017年10月中旬上调2017年的IC市场增长率到22%,较2017年年中预期的16%再提升6个百分点,出货量增长率预测也从年中更新的11%上升至目前的14%。同时调高对O-S-D(光电子、传感器和分立器件)市场的预测,总体而言,201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整体预计增长达20%,比年中预期调高5个百分点。
预计2017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营收将达到4111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19.7%。这是继2010年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且全球半导体营收增加31.8%之后,增长最为强劲的一次。全球半导体市场总营收在2014-2016年的这3年间,规模在3400亿美元左右。但2017年因为内存价格逐季大涨,带动半导体市场出现强劲增长,这也是半导体市场年度总营收首度超过4000亿美元大关。
2018年半导体市场可望增长4%,达到4274亿美元规模,继续创新高。2019年随着各大厂商增加新产能,内存供需情况将开始扭转,届时半导体市场将下滑1%。
近十年来,中国政府主导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国家和地方关于促进集成电路发展的政策频出,涉及产业规模、企业优惠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多个环节。截至2016年年底国家基金已经投资43个项目,累计项目承诺投资额818亿元,实际出资超过560亿元,已投资计划带动的社会融资超过人民币1500亿元。在国家产业基金的带动下,中国各地纷纷成立基金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前除了北、上、深一线城市,各省市均有规模不等的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总计规模超过3千亿元,加上民间资金预计已经超过3500亿元规模。国家从政策、资金支持半导体行业实现进口替代。以上对半导体传感器市场规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