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球医药规模达到1.25万亿美元,今后5年,全球医药销售将保持4%-7%的增长率。国家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大,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医药工业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整体利润水平平稳增长,国内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医药行业具有较多的子行业,比如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这些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医药行业的创新与升级。业内表示,总体来说,医药行业还是具有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与消费行业并列为高产牛股的行业。
虽然目前提起医药行业,很多人会想到朝阳,认为医药行业的前途不可限量,但其实,医保控费等因素也给医药行业的发展戴上了紧箍咒。这些不可控的因素也在催生医药企业寻找新的出路,谋求新的发展。
比如中药企业,随着政策的变化,中药企业正加大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和布局。笔者了解到,包括九芝堂、步长制药、云南白药、天士力等大型中药企业都在布局生物创新药领域。
有行业人士表示,中药企业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很多企业都在选择新的方向进行转型发展,高端生物药方向是一大热门领域。除此之外,大健康类,比如保健品、日化类也是很多中药企业转型的方向之一。
步长制药称,公司将全力打造生物制药全产业链,通过建平台、引人才、寻合作的模式,不断增强生物制药的研发实力;众生药业从现代中药企业向化学创新药转型,采取与国内CRO巨头合作的模式;云南白药称,公司深耕药品初步确定的方向有两条线,其中之一就是寻找前沿的生物科技方面的产品直接切入高端。
尽管医药行业有很多不利因素,但仍然还有很大的投资空间。业内认为,人口老龄化有着不可逆转的趋势。对于很多慢性病人来说,医药如同一种强制的消费,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慢性病发病人数未来还会有增长(考虑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这就又给了投资者以想象的空间。
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医药属于刚性需求,人过了45岁对医药的需求会大幅增加。只要针对大、慢、重进行发掘,紧紧抓住年复合增长20%+的龙头企业。实现三年一倍,五年三倍,十年十倍的目标,也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与其他行业相比,医药行业容易长出大牛股,其特点是业绩增长确定性强,行业运行稳定,行业壁垒较高。长期持有优质医药股可以跑赢市场。”投资人士表示。
对于医药行业的投资逻辑,资深专家表示,医药板块从防御性逐步向科技属性演变;医药行业的研发创新是一个高投入、时间周期长、风险高的模式。股价驱动因素,一要通过基本面找到符合这个产业发展的好公司,二要看企业在研发方面的资产价值有没有提升,医药投资将是个非常长期的过程。
而对于今年下半年的市场机会和风险,专家表示,下半年建议重点关注国企改革,改革的动力非常强,有可能自上而下推动企业发生较大变化。至于风险方面,估值太高的公司有估值回调的风险。长期仍重点关注研发创新、质量升级,及服务相关的医改红利释放的机会。
而随着医药改革不断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致性评价、两票制等政策将使老弱差企业退出市场。强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最终将会出现几个世界级的医药集团。
记者还注意到,今年以来,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变成常态,A股“喝酒吃药”行情难以延续,多家企业股价破净。此外,还有些IPO公司的上市发行价明显低于此前投资机构的入股价,甚至一些次新股的市价一度跌破投资机构入场价。
“以前靠股权投资赚快钱的模式已经不奏效了。”张颢腾称,今年不少机构的资金不再像以前那么充裕,项目的估值可能也会随之下降,大可等估值调整后再出手。
医药行业分析认为,过去五年创新药在资本哄抢下引发估值泡沫,到现在对这个领域的追捧已经有失理性了。自从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后,生物医药企业的Pre-IPO投资又掀热潮。但香港是成熟的金融市场,投资者相对更理性和专业。
对于药企的竞争力,张颢腾则指出,未来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药企生存空间越来越大,而众多做不起研发单纯靠带金销售的中小药企,日子则会越来越难过。“未来医药企业比拼的重中之重就是产品力,谁能提供临床需求刚性的产品谁就能赢得未来。但中国医药的基础研究与欧美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目前来看直接拿到新上市药品在中国上市的‘授权’是很多药企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