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盐业相关改革方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可持本省省级盐业主管机构颁发的食盐批发许可证进入食盐流通销售领域,跨省自主经营。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为盐业体制改革的过渡期,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证书和食盐批发企业许可证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止。
我国盐业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于23个省区市。随着我国对工业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制盐工业也迅速壮大。
据生意社监测,2012年1月1日以来,原盐价格由394元/吨一路下滑至2016年7月21日的215元/吨,整体下跌了45.30%。对此,生意社总编刘心田表示,近年来,原盐价格走势主要受下游两碱(纯碱、氯碱)产业影响。工业盐下游两碱产业是原盐的主要消费领域,随着“十二五”两碱产业计划的出台,两碱产业增速显著回落,导致原盐价格一路下跌。近10年(2007年~2016年)两碱行业用盐量平均增速为6.8%,近5年受产业规划影响,两碱行业用盐增速显著放缓。
另据生意社监测,随着盐改方案正式出台,原盐价格开始反弹。原盐价格由2016年7月21日的215元/吨一路上涨至2017年4月17日的229元/吨,整体上涨了6.59%。对此,刘心田认为,短期内盐改对原盐价格会产生脉冲效应,使原盐价格上涨。但长期来看,由于国际原盐价格处于低位,加之国际原盐产能增加,进口原盐冲击国内原盐市场,令原盐价格的上涨幅度受限。
从长远来看,盐改对国内盐业和盐企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刘心田分析称,一方面,随着盐改的推进,外地盐企走进来,本地盐企也在走出去。过去以省或市县为单位的封闭市场已经被打破,一个有限主体的竞争性市场正在快速形成;另一方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中,要求“研究剥离食盐批发企业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创造条件将食盐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职能移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负责”。政企分开更利于盐业的监管和竞争发展。目前来看,改革进展总体上比较顺利,食盐定点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都在积极跨区经营、拓展市场,政企分开也在加速推进,改革成效初步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