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商业地产 资讯详情
房屋租赁市场4万亿大蛋糕前景广阔 未来“541”市场格局皱形显
 房屋租赁 2016-01-02 09:06:34

  从单纯的卖房到涉足产业地产、养老地产等其他领域,在中国房地产发展的近20年时间里,新房一直房企的主角,但随着楼市进入白银时代,开发商开始寻找新的蓝海市场,房屋租赁开始成为了房企们布局未来的重要赛道。

  房屋租赁市场拥有4万亿大蛋糕

  我国房屋租赁市场的规模有多大呢?从一组数字对比来看会更明了。

  据链家研究院院长杨现领介绍,目前中国的租赁市场规模是1.1万亿,而房屋交易额大概是15万亿,这15万亿里包括10万亿的新房和5万亿的二手房,这样算来,租房市场只占比约是7%。其中,北上广深的租金交易额为2500亿,房屋交易额为4.6万亿,比例在5%左右。

  而美国的租金额规模是5千亿美金,房屋交易规模大概是1万亿美金,1万亿里面美金90%是二手房,10%是新房。租赁与交易二者的比例是50%;而在日本,二者的比例更高,日本的租金规模是8千亿人民币,而房屋交易市场中,商品房开发的交易额仅四五千亿。

  站在以上数据的基础上,《租赁崛起》这一报告中预测:“2015-2016年中国租赁市场的规模大概在1.1万亿,2020年大概是1.6万亿,2025年大概是2.9万亿,2030年会超过4万亿。”

房屋租赁

  房屋租赁市场政策红利不断

  近两年来,在去库存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房屋租赁市场已经获得较多的政策支持。

  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大力推进“购租并举”的思路,租赁市场迎来政策红利。

  2016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措施,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会议指出,实行购租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加快改善居民尤其是新市民住房条件,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

  可以看到房屋租赁市场前景日趋明朗,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租房市场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供应总量不平衡、供应结构不合理、制度措施不完善,特别是供应主体较为单一等问题。

  目前,供应总量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供应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区域错配,也就是一线城市供应不足,而三四线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第三个是人群不匹配,中高收入人群的需求正在上涨,但供给却没有增多,还有一块是针对流动人口的供给。

  房屋租赁市场将形成“541”市场格局

  政策红利的支撑、国内租赁市场发展的不足,导致房屋租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近两年,包括自如、you+、魔方公寓等在内的品牌公寓快速发展。未来,租赁市场将形成新的格局。

  目前,品牌公寓的渗透率还是非常低的。以北京(楼盘)为例,目前大约有120万套的租赁住宅,其中40%是通过中介交易的普通租赁市场;二手房占据市场比例约40%,二房东大量集中在城郊的区域或者低客单价的房屋;业主直租即C2C的市场比例占到10%;另外的10%是包括自如在内的品牌公寓,这类占比非常低。

  杨现领分析认为,“4411”是目前北京房屋租赁的市场格局,未来会变成“541”的格局,50%机构化的管理,40%租赁市场,还有10%的房屋分享。

  其中,40%的机构化管理便是房企的机会。但要做好公寓这件事,企业必须首先是个房屋中介公司,其次是一家装修公司,最后还是一个服务公司。这也意味着,要做好机构化管理,房企必须加强自己的运营能力,同时也可以与专业的房屋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合作。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二房东市场走向品牌公寓管理规范市场,政策文件叫“发展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租赁机构”,未来这些机构会成为市场主导性的力量,能占据50%的市场规模。这对于品牌公寓而言,是很重要的发展机会。

  目前,在品牌公寓市场中有两种模型。第一种是整栋模型,即集中式公寓。比如you+、魔方公寓等,这类公寓通过整租物业装修改造后进行出租。第二种是分散式公寓,如自如、优客、青客等,分散式公寓房源来自于业主,机构收取房屋一般签约3-5年,通过不同程度的装修之后再出租。

  实际上,整栋式跟分散式两个模式的差异在于:集中式的便于管理,分散式便于获取房源做大规模。具体来看,集中式公寓规模效应临界点相对比较低,做到2万-3万间的时候,会大量分担机构管理成本、后台成本,改善盈利状况。但是,分散式公寓规模效应临界点相对较高。

  2016-2021年房屋租赁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分析认为,日本的房地产租赁市场除了做专业托管的企业,最大的其实是三井、住友、三菱等开发商。三井是日本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它已经形成一个从开发-商业-建筑-资产管理的产业闭环,所以三井不光是日本最大的开发企业,而是日本最大的二手房中介公司,还是日本最大的物业管理公司。五到十年之后,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一定跟这个趋同。

热门推荐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