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省名优茶产量达6.9万吨,占茶叶总产的34.5%;名优茶产值达34.4亿元,占茶叶毛产值的80.5%。”日前,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姜绍丰在全省茶叶会上表示,“名优茶经济效益显著,农户生产积极性高,已成为福建茶农增收、茶业增效的主打产品,名优茶推动了茶产业的全面升级。”
茶业是福建特色农产品主要产业,2006年全省总产量20万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园面积达240万亩,产值42.7亿元,均居全国第二位。经过加工销售等环节后,增值迅速,全省茶叶营销产值近150亿元。福建大做名优茶文章,从调整种植结构、强抓卫生质量、加大品牌运作着手,不断推动茶产业升级。
调整种植结构。去年福建乌龙茶产量首次超过绿茶产量,成为第一大茶类。乌龙茶产量为9.7万吨,占茶叶总产的48.5%,绿茶产量为9.3万吨,占茶叶总产的46.7%。通过完善乌龙茶空调做青技术和推广小型名优茶加工机械,乌龙茶品质得以大大提高。由于好品质茶和差品质茶不仅价格档次不断拉大,而且好品质茶走俏市场,供不应求,“开发和生产名优茶”已在福建茶农、茶企中形成广泛共识。以乌龙茶为例,铁观音、“茗科一号”发展迅猛,占茶园新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强抓卫生质量。福建省将解决农药残留作为提升茶叶产品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随着全省各地高标准茶园建设、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茶农技术培训、“三品”认证等方面工作的加强,全省茶叶质量得到了提升。至2006年底,全省有64家企业获得了有机茶论证,有机茶面积近2万亩,其中32家企业通过中农质量认证中心认证,32家通过中茶所认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有34个产品,面积近8万亩;获得无公害认证的产品有28个,面积近5万亩。通过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口企业基地有272个,备案基地面积近40万亩。
加大品牌运作。企业不断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加广告宣传投入,打造企业品牌,全省涌现出一批名牌产品。2006年,全省有35个乌龙茶主产县(市、区)通过“福建乌龙茶”原产地保护。“安溪铁观音”、“八马”、“日春”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武夷大红袍”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的有14个,有6个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