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饮料 资讯详情
红牛等饮料被指维生素B超标 监管标准需加强
 饮料 2014-01-01 10:25:40

  2014年夏天即将来临,很多饮料又迎来了自己的销售旺季,很多功能性饮料主要以“提神”、“抗疲劳”、“补充能量”等等著称,例如,我们现在熟悉的红牛的广告语便是“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这些饮料是否真如广告语这般神奇,引发了人们的关注,然而,宇博智业了解到,经过监测发现,大部分产品的维生素B12含量均超过正常适宜摄入量;红牛和东鹏饮料配方中有可能会生成微量国家二类精神药品——安钠咖。

  事实上,在功能性饮料中,一般添加了咖啡因、牛磺酸、赖氨酸、柠檬酸钠、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成分,其中咖啡因可以刺激中枢神经兴奋,维生素B族则可以调理人体正常机能与代谢活动。

  不过,不管是咖啡因还是维生素B族,都并非补充量越多越好,特别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反而可能有害,使用需要科学合理。

  维生素B12超适宜摄入量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过程中所需的一类有机化学物,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人体需要量甚微。维生素各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既不能参与机体组成,也不能提供能量。

  维生素B12是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李可基告诉记者,维生素B12主要用于临床贫血症治疗,可促进红血球的形成和再生,预防贫血,亦可作用于人体代谢及基因合成。

  在前述文献中提示,在中国,年龄在18-50岁的人群维生素B12每日适宜摄入量为2.4微克(μg)。

  记者查阅美国、欧洲及日本的相关资料发现,这些国家对维生素B12的成人摄入推荐量同为2.4微克/天。

  在此次检测的9款功能饮料中,有6款含有维生素B12,而根据检测结果,有5款功能饮料中的维生素B12含量超过了2.4微克。

  李可基亦参与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他告诉记者,“维生素B12的使用超过适宜量也是安全的,而且维生素B12为水溶性维生素,人体摄入超过所需量时,也可代谢出去。”

  不过,广东省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孙纳接受记者采访则表示,摄入过多的水溶性维生素会对人体的代谢器官造成负担,特别是对于肿瘤患者,因为无论是肌注还是服用维生素B12都存在加速癌细胞分裂的风险。

  美国休斯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癌症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陶杰夫则对本刊表示,只要日常饮食规律均衡,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并不需要额外的补充。

  红牛等饮料被指含二类精神药品

  功能饮料中的咖啡因含量也是值得消费者关心的另一个指标。检测结果显示,红牛和东鹏饮料配方中有可能会生成微量国家二类精神药品——安钠咖。

  安钠咖,又称苯甲酸钠咖啡因,是由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以近似1:1的比例配成的,其中咖啡因起兴奋神经作用,苯甲酸钠起助溶作用以帮助人体吸收。据宇博智业了解,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性,属我国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

  究竟含此成分的饮料是否有毒?“这个已经是老生常谈了,其实没有问题。”广东省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冠丰称。

  此外,宇博智业还了解到,红牛、东鹏特饮及燕京能立方功能饮料注明添加了苯甲酸钠,力保健则注明添加了山梨酸钾,而乐虎、日加满、启力的配料表中均无标注防腐剂。

  针对含咖啡因和苯甲酸的饮料是否能喝的问题,杨冠丰表示,道理很简单,剂量决定其安全性与毒性。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确有轻微的刺激作用,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十分疲劳时,适量的咖啡因有助于提高他的反应能力,这是含咖啡因饮料吸引人的地方。

  蒋卓勤中山大学食品营养专家告诉记者,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都是一种防腐剂,一般情况下都是联合使用的。有业内人士称,按照国家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在限值范围内添加,山梨酸钾的安全性要高于苯甲酸钠。另有华南理工大学食品添加剂应用研究方面的教授向记者称,在功能型饮料的配方中,山梨酸钾可以代替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使用。

  为何苯甲酸钠在争议中一直被饮料企业广泛使用,这背后无疑存在成本考量。根据广州博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说法,山梨酸钾为3.8万元/吨,苯甲酸钠价格为1.2万元/吨。

  高端能力饮料市场前景打好 但监管标准需加强

  根据中国功能饮料行业市场调查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了解到,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近五年来饮料业产值年均增长近20%,其中处于市场高端的能量饮料成为最近两年饮品行业竞相抢占的市场。据业内人士预估,随着中国市场的打开,未来5年能量饮料市场将有1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监测标准,在功能性饮料的准入门槛、成分含量等方面都存在空白。”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著名营养师熊苗向媒体表示,至少功能饮料并不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如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孩、高血压、胃病、肝病患者及孕妇就不宜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饮料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