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环保部昨日公布了去年最后一个月的空气质量情况。全国74个重点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高达70.9%,是去年所有月份中最高的一个月。
去年12月京津冀的空气质量比去年11月略差,长三角的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去年全年74个城市每月平均有三到七成天数存在空气污染。
每年1月和12月空气质量最差
去年12月三大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为过去的一年的空气质量画上了一个并不理想的句号。
74 个从去年开始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重点城市,12月平均超标天数比例高达70.9%,而曾经出现了严重雾霾事件的去年元月,平均超标天数为68.4%。这也说明了从74个重点城市看,每年的1月和12月,是空气质量最差的两个月份。其他月份,平均超标比例多在30%至40%之间,意味着每个月有三四成的天数属于污染天。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去年12月比去年11月略差,城市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从11月的60.9%上升到65.7%。长三角和珠三角去年12月的空气质量较去年11月明显下降,超标天数比例分别从57.5%和24.5%上升到81.6%和70.1%。环保部称,进入冬季后“三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明显下降。
参考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0-2015年空气净化器市场发展前景研究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专家表示,去年12月长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天数猛增,和该地持续多日的严重污染事件有关。当月全国出现了一场仅次于去年元月雾霾事件的严重污染过程,长三角城市为“重灾区”。
京津冀每月都呈现较高超标现象
被视为空气污染常年“重灾区”的京津冀地区,去年12月有13.4%天数为重度污染,20.6%为严重污染。
虽然这个月长三角的平均污染天比京津冀地区多,但从严重污染天的比例看,依然是京津冀更多。京津冀13个重点城市中,仅张家口的达标天数比例在80%以上,承德、北京、秦皇岛达标天数比例范围为50%至80%,剩余9个城市的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
从去年12个月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波动较大,春夏季节空气质量较好,进入秋冬则出现污染天高峰。
京津冀地区则每个月都呈现较高程度的超标现象,从环保部4月份开始公布的三大区域具体空气质量状况看,京津冀当月污染天数比例最少的也达到了49.4%,每月多处在60%至70%的高位值。
追访
河北7城市成倒数排名“座上客”
2013年是中国开始监测发布PM2.5数据的“元年”,环保部每月公布上月的空气质量,并对第一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进行空气质量排名。每月,排在空气质量倒数十名的多在北方城市,以河北城市居多。
北京曾两次“入围”倒数前十排名,武汉、南京、淮安是被排倒数的淮河以南城市。
有环保部门官员表示,河北城市成为倒数排名的“座上客”,说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的确严重,另一方面也与河北监测PM2.5的城市较多有关。目前河北省有11个城市开始实施新空气质量,而其他北方省份只有省会城市被列为环保部的第一批“重点城市”。
该官员表示,这一空气质量排名给河北地方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治理空气污染的动力。
据统计,目前第二批要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116个城市监测站已全部完成建设,开始监测PM2.5等在内的新指标并对外发布。至目前,全国已有190个城市开始按照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进行环境监测,并实时公开空气质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