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报告大厅了解,2013年11月-12月湖南汉寿县、衡山县、常宁市先后报告了3例接种乙肝疫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今日下午,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了相关检查结果,证实2例死亡病例系偶合症引起,排除与疫苗有关;1例康复病例则不排除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将获得一定赔偿。
全国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约30%
湖南乙肝疫苗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曝光后,全国部分地区也出现数例类似情况,一时间众多家长“谈苗色变”。湖南疾控中心主任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高立东介绍,根据相关统计,近期以来全国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约30%,不少家长陷入要不要给孩子接种的纠结当中。
了解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疫苗行业深度评估及市场调查研究发展分析报告》
为追查事件真相,2014年1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了乙肝疫苗问题调查进展情况,证实近期涉事乙肝疫苗检测质量合格。经过现场调查,湖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单位疫苗储藏、运输符合规范要求,3例病例疫苗接种的单位、接种人员具有相应资质,接种人员接种操作规范。
湖南2例死亡病例排除与疫苗有关
2014年1月2日和8日,湖南省卫生厅分两次组织省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专家组综合临床病历资料、现场调查资料、疫苗检测结果和两例死亡病例的尸检结果,分别对3例病例进行了综合诊断,其中衡山县、常宁市2个病例属于偶合症,汉寿县曾某不能排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已康复出院)。
所谓“偶合症”,是指受种者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存在尚未发现的基础疾病,接种后巧合发病,其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俊华表示,调查结果证明乙肝疫苗仍是有效安全的,其保护健康的作用不可替代,群众不能“因噎废食”,忽视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康复出院病例或将获得一定赔偿
三例调查报告中,衡山县与常宁市两例均被诊断为偶合症,排除与疫苗有关,将无法获得相应赔偿;汉寿县康复病例因无法排除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将获得不超过4万元的补偿。
湖南疾控中心主任医师李放军提醒群众,为预防接种疫苗出现异常反应,家长应在儿童接种疫苗后现场留观半小时,因为多数异常反应均在半小时之内便会发生。此外,即使出现异常反应,家长也不宜擅自处理,必须马上送医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