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金融 资讯详情
继钢贸和铜之后 融资胶之祸浮出水面
 钢贸 2013-01-01 10:00:42

  根据数据,目前青岛保税区的37万吨库存中,有20万吨左右是融资胶或者死货。

  所谓死货,是指那些被高价套牢,再也无法动弹的库存。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保税区的死库存中,最高还有5700美元时入的货。而这些货的货主正是银行,如今他们要面对这些货品估值腰斩的痛苦现实。

  银行是如何变成橡胶的货主的呢?其终极原理和融资铜类似,就是橡胶贸易商们通常会以20%左右的保证金从银行开到90天的信用证,然后迅速买入橡胶船货,这时只要价格不是亏得太离谱,贸易商通常会选择迅速卖出,以套取资金,刨去船货在途的路程,贸易商至少可获得80天以上的资金支配权。这时橡胶贸易商通常会有两种选择,一是把套出的钱继续用于囤胶豪赌。二是干脆拿来放贷吃利差,这样除掉融资成本,他们仍能获得高额的利息收益。“两种用途中,后面一种更受福建、江浙这些南方橡胶贸易公司的欢迎。”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没等货到,胶价就发生大跌。这时,如果在90天的大限内,一些贸易商们对于抬价回天乏术,最终就会下决心弃单跑路,把货扔给银行,宁可损失一点保证金。这种情况下,银行就不得已成了货主。如此一来,融资胶成了贸易商稳赚的买卖,胶价涨时可以大赚,价格一般时也能赚个放贷利差,最坏的情况发生也不过是亏个保证金,反正最后会有银行来买单。2011年,橡胶圈发生了多起这样的弃单事故,引发部分风险意识较强的银行暂停了橡胶贸易融资业务。

  其实,在各种大宗商品中,橡胶融资因为货值低、波动大,且没有升贴水交易模式,起先并不是最获资金青睐的品种。然而近一两年来,很多做融资铜、钢材和棉花的人,因为尝过甜头而大批转入胶市做融资,连昆明一些大地产商的闲置资金也进入橡胶市场。孙一东称:“这部分人搅翻了整个市场。融资胶让船货价格和保税区的现货价格倒挂了100美元,大家仍热衷于买船货。”

  根据青岛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估算,保税区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贸易商在银行有贸易融资授信。

热门推荐

钢贸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