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最近两个月有关碳纳米管的科技创新有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先是2月份浙大研究出世界最轻固体材料碳纳米管纤维材料,而后是斯坦福的研究团队发现碳纳米管或将成为硅芯片的替代材料,上个月日本研究显示近红外线照射碳纳米管可杀死癌细胞;如今,3D纹理太阳能电池计划明年进入太空空间站进行实验的消息,将更进一步助增碳纳米管的市场需求。
碳纳米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首先,其独特的结构是一种理想的一维模型材料;巨大的长径比使其有望用作坚韧的碳纤维,其强度为钢的100倍,重量则只有钢的1/6。
其次,它还有望用作分子导线,即纳米半导体材料,催化剂载体以及分子吸收剂和近场发射材料等。再次,碳纳米管的内部也可以填充金属、氧化物等物质,这样碳纳米管可以作为模具,用金属等物质灌满碳纳米管,再把碳层腐蚀掉,就可以制备出最细的纳米尺度的导线,或者全新的一维材料,在未来的分子电子学器件或纳米电子学器件中得到应用。此外,利用碳纳米管的性质可以制作出很多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
据了解,一种3D纹理太阳能电池明年将在国际空间站进行实验测试,届时国际空间站每天可出现16次“日出”,因此能够充分接收太阳光线的照射。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种3D太阳能电池板可能会掀起太阳能电池的新技术潮,预计太阳能电池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