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关于楼市调控加码的说法密集出现,其中,关于多地出台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通知,以及上调二套房首付和贷款利率的传言,在前日杀跌地产板块。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称,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短期内热点城市和中心城市住房供求紧张格局难以根本改变,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
会议要求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在了“国五条”的政策内涵中。其中,屡次触动市场神经的房产税改革预期有了明确的政策信号。
会议提出,要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2011年1月底,房产税试点在上海、重庆启动。两年来,试点范围扩大之说不绝于耳,其中湖南、湖北、广东等地的多个城市都被传出纳入了试点范围。
不过,国税总局相关负责人上月公开表示,国税总局正在研究制定房产税扩大试点的范围,但目前要提出一个完善的方案还有难度。
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财政部调研时表示,从中长期看,有两项重大的税制改革要认真研究。其一就是改革房地产税收制度,“逐步建立起覆盖住房交易、保有等环节的房地产税制,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这一表态当时被一些分析人士解读为,近期内难以推出房产税试点。
从沪、渝两地的试点实践来看,效应初显但并非房价“杀手锏”。上海主要针对新购房超过人均60 平方米的部分,税率为0.4%、0.6%两档。重庆则偏重对存量、增量独栋别墅以及新购高档商品房征收,税率为0.5%~1.2%。2012年,上海市税务部门对20.8万套住房完成了房产税征免认定,其中应税住房约3.7万套。重庆方面,试点启动后10个月内主城区确定应税住房8563套,征收金额超过 9000万元。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庞元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为确保平稳起步,房产税试点没有“下猛药”,市场“痛感”较轻。
目前尚不清楚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何时启动,具体模式也未知。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对本报记者表示,据其了解,有6~8个城市在做试点储备,他个人认为不会局限于上海、重庆模式,且会涉及存量房。
另有专家告诉我们,试点原则上要体现对房地产交易的控制,同时还要起到示范作用,因此如果选择在房产交易量不是很大的城市试点意义有限。他称,尚未听说对现有模式进行较大的调整,因此上海和重庆模式将会是基础。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联席执行总裁丁祖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分析,新增试点城市在税基、税率的设定上和沪、渝不会差别太大,同样,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近日撰文称,十分重要的是需要给中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阶层和“先富”阶层都吃定心丸——中国未来的房产税改革绝不可能覆盖低收入人群,而且还应当借鉴日本模式,明确地给所有人留出至少“第一套房不实征”的“基本待遇”。
近期不断曝光的“房叔”、“房姐”再加上个人住房信息统计及联网工作的不完善,被认为是房产税改革推进的一大难点。上述专家说,房产信息登记及信息联网理论上没有难度,但作为改革的环节之一,需要和其他改革共同推进,比如收入分配改革、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