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导报特约评论员张卫国表示,今年,输入型通胀 、生产成本提高、现金流过剩等三大推高CPI的因素依然存在。
祁京梅也表示,今年输入型通胀的压力预计将高于去年。除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外,国际上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交易价格的上涨,也在短期内会影响通胀预期。
针对如何应对外来量化宽松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张卫国认为,我国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缓慢的弹性过程,将对外来量化宽松形成对冲机制。
此外,张卫国表示,以上种种因素虽然会推高今年的通胀预期,但是CPI在一定范围内上涨,是经济复苏所必需的。他认为,今年的CPI涨幅只要控制在4%以内,就是正常的。
日前有消息称,决策层已确定今年物价调控目标,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导报特约评论员彭刚告诉导报记者,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要确定的主要目标,进而决定调控力度。目前经济有待复苏,CPI增幅为3%,也是完全正常的。去年我国虽没完成10%的外贸增速目标,但去年12月份外贸数据开始上升,这是个好兆头,如何促进外贸回暖是下一步需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