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手工具业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非动力工具,着重于机械和
汽车维修工具,近年来增加了数位扭力工具;动力工具,包括
电动工具、
气动工具。预计2012年第一季度,全球非动力手工具
产值将达到182亿美元,全年产值将达到358亿美元,动力手工具产值将是手工具的两倍。应该说,无论是对大陆工具业还是台湾工具业来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
台湾工具业和内陆工具业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内地产业链从
原材料加工开始,而在台湾地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但分工更加精细,大部分生产企业都是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公司,拥有一两百人的生产企业已经是最大的公司。
台湾手工具业的这种发展模式,更容易形成一个相对紧密的产业链,企业彼此之间有很多分工合作,锻造有锻造的工厂,加工有加工的工厂,热处理有热处理的工厂,电镀有电镀的工厂。因为这样的分工合作能把产业里分批不是很大的产业集中在一起
制造,让我们把成本降下来。这是台湾一个五十年来工具经过世界洗礼以后所造成的一个比较特殊的上下游结构阶段。
台湾地区的手工具产业,目前主要是机械、汽修等,大约有836家厂商,目前从业人员18900人左右,和中国大陆相比非常少,主要集中在大台中市、彰化县和南投县等中部地区,台湾地区中部占82%,南部8%,北部10%。台湾地区手工具的出口值一年大约30亿美元合900亿台币。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其次是欧洲。主要进口则以中国内地为主。
台湾地区手工具从1995年到2010年很平顺,每年以6.4%的速度增长,2008年,世界
金融风暴使2009年整个营业额往下掉。2008年台湾外销594亿台币,到了2009年掉到463亿台币。2010年恢复景气,恢复到608亿台币。2010年大于2008年的外销值。2011年前六个月比2010年增长了20%。第四季有往下掉的趋势,未来会较为平顺地进入2012年。
台湾地区工具出口主要在美国、德国、中国内地、日本、英国,最强的部分还是套筒扳手,这是台湾做了几十年的产业。
中国内地是世界的五金大国,并且一直在向五金强国发展。石僧兰副理事长提出了五点改善的要点,我非常同意她的观点。中国内地在2010年达到了129亿美元,已是台湾的四倍,日本则与台湾接近。中国内地已渐渐从五金大国走向五金强国。ECFA以后,中国内地在税收方面有让利给台湾,希望最终实现两岸零关税,这对两岸的业界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