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造纸印刷机械 资讯详情
我国印刷机械制造业快速发展所采取的六大措施
 印刷机械制造业 2011-01-01 09:27:00

    一、主要应对措施针对以上影响印刷设备销售市场的因素,印刷机械企业也应该调整思路,进一步推进印刷机械设备的快速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

  1.印刷业的发展,对印刷机械设备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印刷机械企业应该在提高设备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上下功夫,不断在提高设备自动化、数字化、高质化水平上做文章,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尤其要加快采用CTP技术、CIP4接口技术、独立驱动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等。

  2.这几年的产品质量与十年前已经不能同日而语,同样设备在试制或小批阶段的水平和近年来批量生产的水平无法比拟。国内外汽车制造厂家在产品销售后,如发现问题,会采取召回制度予以翻修或更换零件,保证产品质量和减小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最近,沈阳机床集团召回72台过去生产的数控机床,用新设备取代,从而提高企业的形象。印刷机械设备是否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一方面挽回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为新产品拓宽销路。召回的办法可以多种多样,如整机以旧换新的方式、零部件更换的方式、免费维修的方式、旧设备有价收购的方式,等等。

  3.印刷机械制造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主导产品已经初步实现产业化,中低档产品市场基本实现国产化。中高档产品市场已经成为一些集团公司的主要冲击目标,近年来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实现集团化经营的重要性已被企业家所认识。一些企业通过自身发展或兼并重组实现规模化经营,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在集团化的进程中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也有些企业采用松散或相对紧密的横向联合,形成统一面对市场的销售机制,竞争实力得到加强,从而使印刷机械制造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在市场相对萧条的时候,是推进企业集团化的最好时机,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加快集团化的进程,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4.欧洲印刷机械设备进口有苛刻的条件,其中之一是要求产品通过CE安全体系认证。对参加展览会的产品,没有通过CE安全认证的,不能在欧洲市场上销售。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印刷机械安全标准化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安全标准的等同转化工作才刚刚开始。我国印刷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基本按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制定的行业标准组织生产。标准的技术要求、检测方法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标准尚有差距。应该加快国际标准的等同转化工作,以适应国际市场对设备的技术水平要求,使印刷机设备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在市场相对低迷的时候,企业应抓紧时机,积极收集并采用国际上制定的印刷机械先进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

  5.建立国内技术壁垒和进口法规。近年来,在国外先进设备不断涌入我国的同时,在没有技术防范的情况下,低档次的印刷机械设备和二手设备也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干扰了国内印刷机械制造业市场的健康发展。进口二手机的数量无法统计,但从市场交易情况和进口印刷机械大修业繁荣可以看出,进口数量相当可观。为保护国内市场安全,建立我国印刷机械设备市场保护体系已势在必行。

  6.扩大印刷机械设备出口,也是减轻国内销售压力的出路。

  从这两种产品出口来看,增加出口,开拓国外市场,是印刷机械市场发展的动力之一。利用暂时市场波动,制定好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相信企业会走进一个发展的新天地。


   二、影响近年印刷机械市场的因素影响印刷机械销售市场的因素是复杂的,以本人的理解有以下几种因素。

  国家对印刷业制定印刷业管理条例,并对印刷业从业资格设定门槛。政策推动印刷机械市场繁荣的作用已经过去,市场已经回归到供需双方的供求关系之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的政策是另一项政策拉动的因素,现在这一影响力已经下降。虽然现在还有大量的落后设备在使用,还有少量的落后设备在制造,没有新的强有力政策,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去年以来,国家对九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印刷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印刷包装业发展很快,过度投资和盲目免税进口高档设备,产生像钢铁、电解铝等行业的重复建设一样的问题。最近,中央又出台新的宏观调控政策,将大型投资项目须中央批准的政策,由三个行业扩大到九个行业,其中有印刷业。限制盲目投资的措施必然影响印刷设备的销售市场。

  印刷企业的兼并重组,成就了多家报业企业集团、印刷企业集团的诞生。这些企业集团整合存量资产,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能,对设备的购买欲望下降,也影响了印刷机械市场。

  国家加强法制力度,不断打击非法出版物,小广告泛滥和限制教学辅助教材的印刷量等措施,使印刷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最近一年,对于过度包装立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对印刷业的发展进行规范,同样也影响着印刷机械销售市场。

  国外名牌企业在国内设厂增加,使国内企业的竞争环境进一步走向国际化。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印刷机械制造业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