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树脂 资讯详情
糊树脂的选择及配方加工控制
 糊树脂 2010-01-01 09:32:00

    树脂产品的选择

  首先要根据所要加工产品的机械性能选择合适的糊树脂类型,聚合度高的PVC产品机械强度比较高,凝胶化温度较高,塑化温度也较高,产品的价格也高,适合于做耐磨层,抗拉力层、硬面层和消光层等,聚合度低的PVC产品,凝胶化温度较低,塑化温度低,价格低,但机械强度较低。其次要根据产品的用途、类型和加工形式选择合适的糊树脂牌号,糊树脂产品的粘度是一个重要的选择指标,如高发泡的制品选择粘度相对大一点和凝胶化温度较低的糊树脂产品,以利于控制良好的发泡性能和大小均匀的泡孔分布;而产品要求糊粘度一般要求糊粘度不要太高,以利于加工。糊制品层较厚的,选择粘度相对高一些的树脂对制品的表观性能影响不很明显;而糊制品层较薄的,如选择的糊树脂粘度较大,不仅会影响制品的均匀度和表面的平滑性,涂层也容易脱落,而且会增大原料的用量。对于使用浸渍方法生产糊制品,如选用粘度大的树脂则其外表易起皱等,都会影响制品质量。同时考虑糊树脂时,特别是对涂刮工艺,应考虑增塑糊的流形应选择增塑糊能很好保持或接近牛顿型流体的糊树脂产品,有利于加工条件的控制。另外,要考虑增塑糊的稳定性和脱气性能,只有稳定性良好的增塑糊,才能在稳定性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加工出好的糊制品;而对于需要真空脱泡的PVC糊料,则要求有较好的脱气性等。

  对于大多数糊制品来说,应选择通用型糊树脂,其具有生产批辆大,适用范围广,产品质量可靠稳定,树脂的性能比较容易掌握,价格相对较低,且加工技术也较为成熟,工艺优化调整比较简单。但对于制品有特殊要求时,可选择专门用途的糊树脂产品牌号,这些树脂适用范围尽管不广,价格也相对可能高一点,但在用于其指定的用途时,其效果一般比通用效果好,制品的性能质量特征更能满足特殊要求。目前国内的专用糊树脂品种主要有光亮型、发泡型、消光型等几大类。

  糊树脂的配方对产品的用途、质量、加工的效率和生产成本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明确了制品的用途和选择了合适的糊树脂后,进行合适的配方选择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应根据制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调糊助剂。助剂的选择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1)满足制品的性能要求,如耐寒制品就要选择能耐寒的增塑剂;又如生产人造革,尽管铅盐类稳定剂热稳定性效果良好,但易析出而不宜使用,应选择不宜析出的钙锌等盐复合热稳定剂。(2)要满足糊树脂良好的加工要求,如增塑糊粘度高不适应要求,可加入降粘剂;又如人造革制品强度不太好可加入0.2%左右的气相白碳黑进行补强(3)在保证合适的质量下降低生产成本。如生产低档发泡制品,对泡孔要求不高,可选用价格低廉的碳酸氢钠发泡剂取代AC发泡剂;又如人造革,在重钙(粒度小于400目)、轻钙和改性碳酸钙填料均能满足制品要求,而重钙只要250元/吨,轻钙大于千元/吨,改性钙更贵,显然使用重钙是最合适的。

  增塑糊的配制方法也很重要,首先配方的设计要满足制品的性能要求,然后考虑满足有好的增塑糊加工性能,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尽量增加廉价助剂的用量比例,使生产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竞争优势。在配方的配制上,要根据制品要求和加工要求进行优化配制。原料的加入先后次序、方式和助剂间如何混合,以及对原材料的预处理不仅对加工条件影响很大,而且会决定制品最终性能质量的优劣影响。同样的配方不同的配制方式,生产情况不一样,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变化很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加工条件的控制

  在选择了合适的配方和加工方式以后,PVC糊制品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凝胶化过程和塑化成制品过程。其中糊树脂的凝胶化过程控制好坏对制品的加工和性能影响最大,最难以掌握。树脂的凝胶化过程与树脂的凝胶化温度和凝胶化时间有关。在生产过程中,凝胶化温度升高,则凝胶化速度加快,凝胶化所需的时间可以缩短;反之,凝胶化也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里完成,但生产效率低下。凝胶化温度与树脂的聚合度、粒径分布和粘度有关。一般有以下经验规律:在相同的聚合方式和粘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树脂的凝胶化温度主要受聚合度影响,聚合度每增加100,凝胶化温度约上升3oC;糊粘度对凝胶化温度影响也很大,初级粒子粒径具有双峰分布或较宽的单峰分布的树脂,初级粒子粒径越大的树脂,其具有较低的糊粘度,而糊粘度越低,树脂的凝胶化温度越高。因此在树脂的凝胶化温度,是聚合度和粘度的综合影响作用的结果。在制品的实际生产中,经常通过调节加热温度与时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凝胶化过程,但也要综合考虑设备效率、设备能力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这种调节是有限度的,因此在配方时应首先要对糊树脂产品型号进行适当选择。

  经过塑化后的制品可以获得稳定性能的PVC糊制品,再经后处理或直接供应于市场。
 
 

热门推荐

相关资讯

更多

免费报告

更多
糊树脂相关研究报告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895号
闽ICP备09008123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