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清洁能源需求激增,核电站在国际能源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持续提升。据最新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全球在运核电机组达467台,装机容量超3.9亿千瓦。在此背景下,地缘冲突对关键核电设施的威胁正成为影响区域能源安全与产业布局的重要变量。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核电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指出,当地时间2025年10月1日,位于乌克兰基辅州斯拉武季奇市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遭遇能源基础设施攻击。此次袭击导致该核电站发生紧急断电,电压波动直接威胁到第四机组的安全保护罩电力供应——这一设施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核心屏障。尽管乌方技术人员已启动应急供电系统,但事件暴露了老旧核电站在现代冲突中的脆弱性。
乌克兰方面指出,此次攻击不仅威胁本国能源安全,更可能对欧洲整体核能供应链产生连锁反应。当前欧洲共有123台商用核电机组运行,其中东欧地区核电占比超过25%。袭击发生后,多国已启动紧急预案评估跨境输电网络的抗风险能力。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事件促使欧盟加速推进替代能源项目的区域化布局,包括加快波兰、罗马尼亚等国新建核电站审批进程。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核能投资规模预计突破1800亿美元,但地缘冲突显著增加了项目落地风险。乌克兰能源系统在过去两年累计遭受超过47次定向打击,其中涉及电力传输枢纽的攻击占比达39%。专家指出,核电站周边需构建多层次防护体系:一方面通过分布式储能提升电网抗冲击能力;另一方面推动核废料处理、反应堆冷却等关键环节的本地化技术储备。
2025年全球核电站产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产能扩张转向安全与地缘战略的深度融合。切尔诺贝利事件揭示了老旧设施在新型冲突中的致命缺陷,同时也加速了区域能源网络重构进程。未来各国在推进核电布局时,必须将防御能力作为核心指标纳入规划体系,这将成为决定全球核能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